陈道潜(1364-1433),字孔昭,号拙斋,明兴化军莆田县延兴里东洋(今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东阳村)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历任礼科给事中、广东道监察御史、江西道监察御史等职,明朝莆田著名理学名臣、诗人,参与修撰《性理大全》等。

严母训诫 清官立身
陈道潜的母教极严,登进士及第后,母亲龚氏曾对他说:“这是你为官的开始,随时牢记为官的职责,多为朝廷出谋献策,每天都要好好反思:自己胜任本职岗位了吗?”
永乐元年(1403),陈道潜在仕途上受到挫折,母亲安慰他说:“这是磨炼你的毅力。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听说有些官员因为俸禄不高,无法养活自己,由此而产生贪邪之心,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为了防止陈道潜因手头拮据而走上贪腐之路,母亲龚氏变卖嫁妆,资助千里之外的儿子。同时她还谆谆教诲陈道潜说:“我含辛茹苦培养你读书,如今,好不容易谋得一官半职,希望你要好自珍重、清廉谨慎,如果手头紧张,我可以再次接济你,千万不要做出触犯律法而让家人、先人蒙羞之事。”
母亲的教导,成就了陈道潜一生恪尽职守、清廉为官、忠君事国的品格。
惠施德政 广受爱戴
在其担任礼科给事中,诏命参与修纂国史期间,他的学识得少傅、工部尚书杨荣赏识。在陈道潜被任命为湖广彝陵州(今湖北省宜昌市)判官时,杨荣不禁扼腕感叹说:“这个职位对他的才能算是委屈了,但对一个地方来说,是一州的福气。”那时,彝陵州土地贫瘠,百姓除了种点茶、笋之外,其余经济作物一概都种不了,生活极其艰苦。陈道潜到任后,革除陋俗,减轻赋税,受到群众的好评和爱戴。因其广施德政,后被举荐为广东道监察御史,连杨荣也喜不自胜地说:“这个职位与他的才干相称。”
尽职修典 文显才名
永乐十三年(1415),陈道潜担任江西道监察御史。任职期间,凡是尚书省的文章奏疏,他都亲自起草,同僚们称誉他为“拙斋先生”。因其文章出众,时人都将其与理学名家程颢、程颐及朱熹相媲美。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巡按湖广后,为了表彰他推广经学的成就,朝廷将其召回,完成《性理大全》等典籍的修撰。此外,他还著有《淇园编》(一作《拙斋存稿》)等。
守正传训 科甲鼎盛
陈道潜生性乐于帮助别人,为官30多年,从不收取意外之财。他经常告诫晚辈:不要用手中的权势来要挟他人,彰显自己的威风,这是我唯一的心愿。在待客接物上,陈道潜“好谈人善,不好谈人恶,其有以人之恶告者则默然不答,其有告以妖怪异常事者则面斥之。”
陈道潜对子孙后代的教育秉持母亲龚氏的朴素理念,在学堂墙上刻下《庭训》:
“家不在丰,贵在能守。业不在盈,贵在可久。居逸无逸,虽有勿有。行必忠诚,居存孝友。礼以律身,书不释手。远佞嫉邪,节欲止酒。辱先有诫,著书如柳。后予生者,肯堂与否。”其家训总结祖辈为人处世之道理,用以训示儿孙。自陈道潜之后,东阳浮山陈氏出有御史3名、知府知州4名、主事3名。清朝,东阳浮山陈氏被誉为“三世科甲”,至今东阳十一进士的故事仍在当地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