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莆阳御史
【莆阳御史】林 英 丨 察贤远佞 气节峭直
2025-11-0410:17:21来源:壶兰清风

林英(1025-1106),一作林悦,字希贤,北宋莆田县崇福乡兴福里长城(今莆田市荔城区北高镇吴城村张城)人。宋庆历六年(1046)第进士,历任泉州观察推官、漳州军事判官、监察御史、太常寺卿、端明殿学士兼翰林承旨、礼部尚书等职。

image.png

嗜学如饥 赴义若渴

林英自幼性敏好学,通《孝经》《论语》,及长,忠厚庄重,“与人交,上无谄,下无狎,嗜学如饥,赴义若渴”。他读《吕氏春秋》,过目成诵,邑儒咸奇之,挈与之游,自此识趣端高、学务求实,尤擅经史,人称懿行。

经营有方 和平逸乐

宋庆历六年(1046),初授泉州观察推官,与属吏协谋其力,经营有方,固结民心,和平逸乐。他曾对属吏说:“狱之不允,有司罗织之也,系民之命、国脉修短,尔等慎之,毋蹈故辙。”在他任泉州观察推官时,郡无滥狱。不久,他升迁漳州军事判官,秩满赴京,百姓遮道相送。

爱养民力 止衰启盛

庆历八年(1048),林英诏授国子录事,不久又升大理寺评、忠正军节度掌书记兼监察御史。

庆历年间(1041-1048),北宋和西夏开始了全面的边境战争,北宋军队三战皆败,而国内又出现诸多农民起义、兵变和叛乱,地震于夏,雨水于秋,江浙溃防,黄河溢堤,物价飞涨,民苟怀怨,悔将何及。

内忧外患的紧张形势迫使仁宗在廷对时以国计等事向林英求教,林英历历指陈,务在爱养民力,不费民财,停止对西夏用兵,则灾异衰止而盛德日起矣。

广施良策 广惠宣城

哲宗即位,时安徽宣城灾荒,饿殍遍地,哀鸿遍野,朝廷选派林英前往抚绥。林英至宣城,开仓赈济灾民,省无用之费,缓刑薄征,宽力驰禁,贷民以谷麦种,谕使还业,蠲免租税。

至元祐八年(1088),宣城民食以足,反为富饶上郡,邦人为感念林英,建生祠奉祀。

历事五朝 气节峭直

林英居官56载,历事11任,奉侍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性峭直有气节,不为利怵威诱,“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勇而不猛,是为难耳”。其临终遗表犹劝徽宗清心寡欲,察贤远佞,政修祖宗之旧,思念母后之圣,重建强盛国家,再造汉唐盛世。

崇宁元年(1102),林英为元祐党人论谏,徽宗不纳,遂以老疾固乞致仕,皇帝从其请,即日登道。

友人饯于都门以诗赠悦云:“恩沐五朝今古少,气吐九鼎海山摇。召公既去无鸣凤,魏老先亡有死鹞。”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