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鸿镗,化名陈胜、张国栋,1916年出生在莆田涵江梧桐东坡村,后送给涵江埭里上林一个姓翁的农家抚养。1931年,翁鸿镗进省立莆田初级中学(今莆田一中)读书,1932年在学校加入共青团。随后,他与黄国璋、宋启宁等发起组织“抗日十人团”,并以这一群众性抗日团体的名义印发传单,在社会上公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以动员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9月,任共青团莆田中心县委委员,同年12月,因身份暴露,奉调离校参加了游击队。
1934年4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遭敌破坏,中共莆田县委当即布置惩处叛徒、内奸的“打叛肃奸”斗争。此时,共青团仙游特支书记林金坤向国民党特务机关秘密自首后,溜到莆田店头村游击队驻地,连续几夜向翁鸿镗打听游击队人数和活动情况,引起翁鸿镗的警觉。他立即将此嫌疑报告了中心县委书记王于洁。党组织经审查证实林金坤是内奸后,就将其秘密处决,并布置各党、团基层组织以林叛党为例,进行内查,在党内进行一次加强党性,严守党纪的教育。由于翁鸿镗的高度警惕和及时报告,使莆田党组织和游击队避免了一次损失。同年9月,翁鸿镗参加在灵川西厝召开的莆田党团联席会议,在会上转为中共党员,仍分工负责共青团莆田中心县委工作。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莆田党组织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决定在莆仙交界的常太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翁鸿镗和郑金照、陈建新等同志被组织派到常太漈川、金竹坑、上外坑一带扎根串联,秘密组织农会,筹建农民武装。上外坑有一个北伐战争时期的地方民军首领名叫雷觉苍,在被国民党收编后遭杀害,其子雷光熙拥有枪支欲报父仇。翁鸿镗获悉这一情况后,便于郑金照、陈建新一起前去动员雷光熙参加革命。说服工作做得很顺利,雷光熙主动献出家里所藏的3挺轻机枪、9支步枪、1支驳壳枪和数箱子弹和手榴弹。有了这些枪支弹药,一支10多人的常太游击队便正式建立起来了。年底,翁鸿镗参加了奇袭国民党枫叶塘镇公所常备队的战斗,与战友们一道打响了闽中三年游击战争的第一枪。
1935年春,翁鸿镗得悉一国民党盐官将带随从经常太前往仙游县,便立即与常太游击队队员郑乌镇等装扮为挑山货的人,带着扁担、麻绳在途中等候截击,终于缴获驳壳枪1支、子弹100多发。4月,翁鸿镗侦得黄龙地霸五八离有驳壳枪2支,经常带狗腿子到黄龙杂货店楼上抽鸦片的情报,就带3名游击队员扮作小贩,预伏该处假装抽鸦片等待,顺利地缴了五八离的枪械。接着,翁鸿镗又带队到常太东坪抓捕土豪杨发,缴获杨家收藏的枪支、弹药,翁鸿镗率队所进行的这一系列缴枪行动,使常太游击队的武器装备得到加强,进一步提高了战斗力。10月,中共闽中特委在常太漈川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将莆仙各地游击队整编为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随之,常太游击队领导人亦作了调整,翁鸿镗被任命为常太游击队指导员。此后,他与游击队长一道,领导游击队全力保护在常太根据地内所开展的“四抗”(抗捐、抗税、抗租、抗债)斗争。1936年1月,翁鸿镗带队到常太下里洋镇压破坏“四抗”运动的地霸韩觐候;接着,又设计诱捕并处决了猴坑反动联保主任杨本龙。除掉韩、杨两霸后,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开展“四抗”斗争的积极性。7月,常太根据地遭国民党部队“清剿”,翁鸿镗等游击队领导人率队转移到莆永边开辟新的游击据点。
1937年9月闽中国共两党达成合作抗日协议后,闽中工农游击队集中在庄边赤石宫集训。翁鸿镗等白天带领游击队员进行刺杀、格斗、射击等军事训练,晚上教战士识字、讲普通话,有效地提高了战士们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素质。10月,闽中游击队奉命下山,开到莆城西南5华里的锦亭路段接受国民党军的点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师独立大队,翁鸿镗任第一中队指导员。1938年4月,闽中游击队被编入新四军,翁鸿镗随军北上皖南,任新四军军部特务营第二连指导员。
1939年,翁鸿镗奉命从抗日前线回福建做地方工作。 1941年1月,他担任中共闽南(闽中)特委委员,奉派到沿海地区组建抗日武装。6月,他在莆田忠门王厝村,通过统战关系,编成一支由我党掌握的合法的抗日队伍。后这支队伍被国民党保安团重兵包围,翁鸿镗率队突围后转移到长乐隐蔽。这时他任特委机关教导队负责人,挑起保卫特委机关兼筹集抗日经费的重担。
1942年4月长乐“江田事变”发生后,隐蔽于长乐的武装队伍暴露。在紧急关头,中共闽南特委派翁鸿镗赶在国民党顽固派部署剿办之前,率队从海路向莆田县沿海转移。6月,特委决定将抗日武装主力分期分批转入伪“福建和平救国军”内隐蔽的秘密抗日武装队伍(内部称闽中海上游击队),与日、伪、顽展开错综复杂的斗争。8月,翁鸿镗化名张国栋,打入驻在乌丘岛的伪军第二大队张天真部,不久就任伪军第二大队参谋长兼政训员,内部职务是闽中海上游击队负责人。为了摆脱伪军的钳制,他设法把驻在上丘的10多名伪兵调到下丘,而把全是由抗日游击队员组成的第二中队从下丘调到上丘,以单独占据上丘岛屿,避开伪军的耳目。12月底和翌年2月,他两次率队袭击前下盐场盐警队,缴获步枪60支、轻机枪1挺、手榴弹几百枚,大大加强了海上游击队的实力。1943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南下到乌丘岛实地考察,试图通过海路赴华中局汇报工作,后因条件不成熟未能成行,但对乌丘岛这一隐蔽基地感到满意。
同年10月,潜入另一支伪军队伍陈其华部担任副官的共产党员蔡先镳,因该伪军队伍首领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枪杀,遂转移到乌丘岛隐蔽。翁鸿镗设法把蔡先镳安排在副官的位置上,以进一步控制伪军张天真部的实权。与此同时,翁鸿镗还利用张天真对伪军司令张逸舟有救难之恩的特殊关系,策动张天真到南竿塘向伪军司令部建议,让驻扎在乌丘岛的队伍在人员编制、军事行动、军需补给等方面相对保持独立。张逸舟念张天真对他的恩德,同意张天真的上述要求。这样就摆脱了伪军司令部对乌丘岛驻军的控制,也使我党组织更加有力地巩固了乌丘这个隐蔽的抗日基地。12月,翁鸿镗的真实身份有所暴露,他遂离开乌丘转到黄瓜、鹭鹚等岛屿组织群众,秘密发展抗日游击武装。
1944年8月,翁鸿镗和警卫员林金涛在黄瓜岛被军统特务分子跟踪逮捕。在狱中,林金涛经不起考验,试图劝说翁鸿镗自新,被翁鸿镗大骂了一顿。嗣后,翁鸿镗被当作共产党要犯准备解往永安省保安处。中共闽中特委领导人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武工队在仙(游)永(春)县交界的白鸽岭设伏营救,获得成功。
翁鸿镗被救出并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就在山区、平原坚持革命斗争。1946年2月,他在莆田西天尾筹集革命经费时,不幸被国民党警察追捕杀害,时年30岁。
(作者:吴国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