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食用菌产业
食用菌作为高附加值特色农产品,凭借其营养与经济价值,走俏市场。近年来,我市农业部门等通过科技特派员下沉服务、品种改良创新、培育新品种等,推动羊肚菌、黑木耳、蘑菇、香菇等食用菌产业提质升级,并在老区乡村广泛栽培,推动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仙游县钟山老区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食用菌为重点主导产业之一,目前该镇种植总面积达500余亩,年产量近2000吨,创产值近2000万元。图为钟山镇嘉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鸣和老区村建设的黑木耳露天栽培基地。
1.羊肚菌:羊肚菌被誉为“菌中之王”,为珍贵的食用菌,是近年来莆田老区山区新兴培育的高价值产品。在省科技特派员、农业部门等技术指导下,借助我市老区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利用水稻收割后冬闲田种植羊肚菌,推广“水稻—食用菌”轮作模式,变“冬闲田”为“春耕田”,实现“一田双收”,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给农户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
羊肚菌是近年来莆田老区山区新兴培育的高价值产品(图片来源:仙游广播电视台、涵江时讯)。
目前仙游县游洋镇、石苍乡、书峰乡、社硎乡,涵江区庄边镇等老区乡镇都有较大面积的羊肚菌种植,品质优、单价高、效益好,给老区农户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图片来源:谢忠伟、陈志伟)。
2.黑木耳:黑木耳被誉为“人体的清道夫”,作为营养丰富的食用菌类,近年来我市采用了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产量和质量均达到了双提升,成为盘活老区乡村闲置资产资源,带动老区乡村特色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黑木耳产品开发温棚立体挂袋栽培技术,实现黑木耳亩产从1万袋到3万袋的提升,达到产量和质量双提升。图为位于仙游县钟山老区村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图片来源:莆田广播电视台)。
3.蘑菇、香菇:蘑菇、香菇在莆田老区栽培历史较早,年产量可达1.6万吨。近年来,我市在重点扶持种植蘑菇、香菇的基础上,还着力扩大栽培袖珍菇、鹿茸菇等珍贵菌类品种,实现了蘑菇、香菇等食用菌产品的多样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给革命老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蘑菇种植基地
香菇种植基地(图片来源:谢忠伟)
袖珍菇种植基地
鹿茸菇种植基地
(三)油菜花种植业
油菜花是春天的“信使”。每到阳春三月,油菜花以其独特的金黄色盛开在莆田的田野,装扮了春天的美丽,给老区乡村带来了一拨拨的观光休闲游客,为老区乡村振兴增色添彩。
涵江区白沙镇坪盘老区村,作为全国旅游重点村,每年春天,油菜花、樱花等美丽盛开,风景如画,带来旅游人潮,带动“美丽经济”。
仙游县培育延伸油菜产业链,全县总面积达3000余亩。今年春季,钟山镇、石苍乡、菜溪乡、度尾镇等老区乡镇油菜花盛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老区山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近500万元。
油菜花不仅是高颜值的观赏植物,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菜籽油是油菜的产物,它也给广大农户增加了经济收入。
湄洲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的油菜花田(摄影:蔡昊、林春盛)
仙游县钟山老区镇依托全域旅游生态自然风光,结合当地春季食用菌等农产品上市旺季,鼓励农民种植油菜,融合产业发展,拓展旅游经济,促进老区农民增收。
近年来,结合红色旅游、乡村特色旅游等,油菜花作为“风景线”和“致富花”,在我市老区乡村应运而生,面积不断增大,特别是随着春季春游踏青赏花人流的不断增多,“油菜花+”休闲观光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它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老区人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涵江区梧塘镇西庄老区村打造油菜花海景观
秀屿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城区内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土海湿地公园也增添了油菜花景观(摄影:蔡昊)
目前我市仙游县钟山镇、书峰乡、菜溪乡,涵江区梧塘镇、白沙镇、大洋乡,秀屿区笏石街道等老区乡镇都成为“油菜花+”的旅游打卡热门景点,为革命老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活力。
供稿:莆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编辑:宋颖
摄影: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