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
2025-03-2415:50:51来源: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它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莆仙戏,因形成于兴化地区(今莆田、仙游),用兴化方言演唱,故俗称“兴化戏”。 1952年经福建省文化局批准更名莆仙戏 。它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惠安县北部及福建南部兴化话流行的地区。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 五千多个,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南戏的艺术风貌,保留着中国戏曲初期的表演形态。

2006年5月,莆仙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