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之笔书写北岸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
2024-12-1315:47:18来源:莆田通讯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推动木兰溪治理25周年。近年来,北岸经开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在莆田市委、市政府和北岸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守护好蓝天碧海、绿水青山。眼下,一个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北岸生态样本已然展现。


水患之地蝶变 重生“醉”美海堤

初秋时节,在妈祖城海堤路上,不少市民悠闲漫步于此,一边远眺海面,欣赏海天一线的蔚蓝,一边侧耳倾听海潮声,享受着阵阵柔和海风的吹拂。望着这条被人们称作“醉”美滨海景观道,谁又能想到此前却是一个令人头疼和畏惧的水患之地呢?

“妈祖城海堤原没有消浪墙,防洪标准只能达到30年一遇。海浪常年冲刷,海堤伤痕累累。”北岸经开区招商服务中心主任记得,当年他到任妈祖城管委会主任第一天,就遇上海水漫堤,当时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就下定决心,要集中力量攻坚妈祖城海堤整治。

妈祖城海堤路全长4.8公里,其生态加固工程列入莆田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湄洲湾北岸段),致力于打造集防洪、景观、水质改善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海景观道。该项目在克服难以预测的自然环境下,通过铺设10万个混凝土扭王字块,治理了4.56公里海岸线,海堤生态化得到加固及修复,海堤防浪标准提升至  50年一遇。现在海堤路已成为本地居民及往来游客放松休闲、观光游玩的打卡胜地。

妈祖城海堤路生态加固工程是北岸蓝色海湾整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同生态修复的还有紫玉湖、月牙滩及大爱湾、贤良湾和女儿湾。一堤、一湖、一滩、三湾,在经历蓝色海湾整治“蝶变重生”后,串联起了莆田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北岸段最美风景线。


厚植生态底色 促进文旅发展

作为活力四射的滨海新区,北岸经开区坐拥湄洲湾、平海湾两大海湾,风光旖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厚重,拥有蓝色海湾、妈祖城海堤、女儿湾、紫玉湖、南普陀山等海滨旅游资源。25年来,北岸经开区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厚植北岸绿色生态底色,不断擦亮美丽北岸的颜值和气质,着力将生态人文优势转化为文旅经济发展胜势,精心策划打造生态旅游精品项目,构建妈祖文化大旅游圈。

站在贤良港天后祖祠广场远眺,美丽旖旎的滨海自然风光尽收眼底。这里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A级旅游景区。前不久,贤良港天后祖祠刚刚隆重举行了纪念妈祖升天1037周年“妈祖海祭”大典系列活动,吸引了海内外不少妈祖敬仰者前来参加。“妈祖海祭”是贤良港延续千年的祭祀民俗活动,与每年农历三月廿三举办的“妈祖回娘家”活动同属省级非遗项目。贤良港天后祖祠每年都会为这两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

“现在这里环境越来越好了,每年能吸引30多万海内外游客前来游玩朝圣,带动村民120多人参与就业服务,推动妈祖文旅产业在北岸落地生根。”莆田贤良港天后祖祠董事长    说道。

贤良港天后祖祠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港里村,紧邻着妈祖城内湾、紫玉湖湿地公园。近年来,妈祖城内湾天后祖祠点岸线整治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提升。该项目通过贤良港天后祖祠旅游片区的整体旅游集散功能,结合驳岸生态修复技术及滨水步道建设,梳理现状交通,连接祖祠片区及滨水片区,串联修复再现古码头,将次片区与内湾等外界空间水上动线联通,并建设滨水栈道,修复岸线水生态,提供亲水空间的同时连接通往紫玉湖湿地公园,从而贯通妈祖城内湾—贤良港天后祖祠—紫玉湖湿地公园,形成独特的旅游、休   闲地。

如今,山海相依的贤良港,日可观海、戏浪、上香朝圣,夜可邀星、赏月、静沐清风,文旅品牌潜力魅力更加厚实,妈祖文化的辐射效应更加凸显。


提升生态环境 增进民生福祉

走进山亭镇蒋山村,村道干净宽敞,庭院绿意盎然,村民们对如今的生活满意十足。从远处眺望,这个美丽的小村庄里,依山而建的农家小别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小桥流水、绿树环绕,与不远处的蓝色大海汇成一幅独特美丽的滨海渔村风光画卷。

如今的蒋山村,通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美化、绿化、净化、优化多管齐下,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创建,让家家户户窗前有花,院内见景,用一处处“小家美”妆点蒋山“全村美”。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省高级版“绿盈乡村”、省级“美丽渔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接连获评。

从村村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到全区多举措、多方面打造生态宜居环境,25年来,北岸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群众民生福祉紧密相连,通过成立海上环卫队伍,综合治理海漂垃圾;持续推进农村污水管网设施建设,力争全收集、全覆盖;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管理……眼下的北岸,环境生态持续改善,生态宜居的环境让人欣欣向往,众多的美景成为市民朋友圈的“常客”。今年上半年,北岸空气质量优良比例97.0%,六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2024年计划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村庄数9个,目前已完成90%的主枝污水管网建设……生态福利不断转化为宜居指数。北岸正在清新秀丽的湄洲湾中焕发着勃勃生机,人民群众正奔向幸福美好的生活。

逐绿而行,乘蓝而上。生态优先已成共识,北岸绿色发展脚步更加坚定,站在新的征程上,北岸经开区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厚植“生态绿”,留住“北岸蓝”,持续走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从“增加绿量”到“涵养颜值”,再到“绿色发展”,一座宜居宜业的生态活力港城正在莆阳大地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


(作者:北岸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陈琛)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