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推动木兰溪治理25周年。涵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统揽各项工作,久久为功做好“水文章”,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增进民生福祉,让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交相辉映,铺展“人在景中、景在水中、人水相依”的美丽生态画卷。
生态治水,人水和谐绘新景
晨昏时分,漫步涵江区宫口河商业街,但见岸畔绿萋萋,河水清粼粼,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景观扑面而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涵江区大手笔治水,在全市率先实施总投资约15亿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PPP项目,打响全面推进内河治理、景观提升“攻坚战”。该项目工程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通过河道整治、管网收集、景观提升等工程,对梧梓河、宫口河、望江河和塘头河4条河流进行综合整治。
结合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PPP项目,涵江区还以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坚持系统治理、水陆统筹,通过污水管网收集等源头管控措施,持续跟踪宫口河城市黑臭水体及建成区其他内河治理,提升内河水质,让一条条亲水生态长廊流淌一方百姓的满满幸福。
为了让涵江人民的“大水缸”更清澈,近年来,涵江区采取涵养水土的方法,在萩芦溪全流域大量植树,呵护水源地;启动外度水库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搬迁一期工程,并同步实施外度水库人工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外度水库湖滨缓冲带建设工程等,通过生态护岸建设,改善水生态结构,保护“大水缸”。
近年来,涵江区完成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涵江区段),重点突出滨海湿地修复,通过退养还滩、红树林湿地修复、黑脸琵鹭栖息地保育修复、科普教育建设等,构建和长效维护滨海健康的水生态环境,让木兰溪入海口尽显生态之美。
今年,涵江区又举全力推进莆田木兰溪口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湿地公园位于木兰溪入海口,规划面积815公顷,在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以黑脸琵鹭、黑嘴鸥等珍稀濒危鸟类和红树林及其滨海湿地为主要保育对象,以深厚的地域历史文化为内涵,建设集湿地保护与恢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和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联动护水,“河长制”促“河长治”
凉爽秋日,莆田市木兰溪口省级湿地公园——涵江“蓝色海湾”绿意葱茏,生机盎然;沿着滩涂栈道,三江口派出所民辅警正认真进行巡逻,守护一方人海和谐的美丽生态画卷。
治水更要管水。涵江区先后制定出台《涵江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涵江区河长制三年工作任务清单》《关于河道管理督查考评工作方案》等,持续优化升级河湖长制,形成区镇村三级河长统筹管理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无人机河道巡查、“电子眼”实时监测……涵江区积极探索智能化、信息化监管模式,依托“福建智慧河长App”信息化平台、河道电子监控网、河道水质监测网“三张网”,在全市率先推行电子河长纳入网格化治理体系,并在城区主河道重点地段建立视频监控点,构建水上岸上巡防一体化网络,让涵江的水更清、景更美、城更靓。
立足辖区山海特色,涵江区还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以信息化、智能化、综合化治理为支撑,做强生态警务“组合拳”,打造木兰溪治理涵江生态样板。
在落实“林长+警长”“河长+警长”机制的基础上,涵江区推动建立“守护木兰溪”生态司法联合协作机制,公检法联动开展生态损害赔偿、生态修复、立体防控、普法联动等工作,构建起优势互补、综合治理的生态保护工作新格局。
依托警务网格与林区网格、河道网格,涵江公安还牵头整合73名护林员、54名河道管理员、656名民间河长以及18名动植物保护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成立6支“生态义警”巡逻服务队以及涉海村居12支沿海巡防队伍,形成“山间有警、河畔有警、海面有警、生态美景、全民爱景”的新型生态警务模式,在全社会营造生态保护的浓厚氛围。
全市首创“民间河长制”,加快推广“企业河长”“校园河长”“宫庙河长”等方式,在涵江做到全域治理、全员发动、全民参与,形成“人人参与河道管护、河流管护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依水兴业,绿色发展正提速
金秋十月,“稻香涵江共庆丰年”涵江区农民丰收节在白塘镇双福村火热举行,吸引众多市民游客纷至沓来,共庆丰收、话丰年。
作为莆田市木兰溪流域乡村振兴建设的重点片区,近年来白塘镇围绕“一溪一湖一绿心”,高质量打造农文旅产业片区,让昔日的“水患之溪”变成“发展之溪”,释放“风景这边独好”的强大动能。受益于“水上巴士”和涵江特色十里文化滨水长廊等建设,双福村以“水上游、陆上观、田里玩”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打造新兴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振兴新样板,让生态“好水”变文旅“活水”。
做美水生态,做活水经济,让水城相融,美美与共。江口镇以“十里蒜溪景、百年南洋风、千载驿道情”为主题,串联起溪栖里露营基地、南洋风情古厝游等多种沉浸式新玩法,“赢”在绿水青山,点燃夏日缤纷之旅。庄边镇萍湖村以水为魂,以绿为基,通过修缮环溪步道、建设休憩亭、打造萩芦溪畔灯光夜景工程等,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涵山涵水正在释放“风景这边独好”的强大动能,实现了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在木兰溪流域生态优先的路径下,涵江区既善于“取”,又勇于“舍”,促进木兰溪流域内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世界级低碳智慧工厂百威雪津,节水优先理念渗透在所有生产环节:酿造每吨酒耗水量比同行业低50%,100%蒸汽冷凝水回收,实现全部用水循环利用,年可节水90多万吨……企业被授予国家级“水效领跑企业”,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走出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傍水而兴,向“绿”而生。涵江区加快建设港、产、城联动的木兰溪口产业新城,持续推进“一区引领、五园并进、链式发展、千亿集群”,构建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球单一生产基地最大、轻量化水平最高的玻璃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即食海带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建设、竣工投产,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站在新的起点,涵江区以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为依托,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释放水生态惠民红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强区、建设生态宜居涵江。
(作者:涵江区融媒体中心 朱秀花 林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