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溪畔的华彩蝶变 ——荔城区25载治理铸就“幸福之河”
2024-12-1315:26:04来源:莆田通讯

2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木兰溪治理蓝图,为莆田这片土地注入了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荔城区作为木兰溪畔的一颗璀璨明珠,25年来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木兰溪综合治理为引擎,书写了从“水患之河”到“幸福之河”的壮丽篇章。


从“水患”到“安全”  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

夜幕降临时分,在木兰溪左岸绿道张镇村段,溪水静静流淌,高低错落的花草树木和交相辉映的灯光形成一道美丽的夜景。木兰溪防洪工程奠基点成了一个休闲小广场,只要不下雨,总会看到许多人在一边散步一边欣赏风景,还有人在跳广场舞。嬉戏的小孩们欢笑着跑来跑去,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幸福的  气氛。

见到笔者,荔城区拱辰街道张镇村村民傅石雄特意用脚跺了跺地面说:“你看现在的堤坝,不但牢固而且漂亮。同样的地方,25年前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堤坝是用土筑成的,堤面的宽度不超过1米,受风雨冲洗很容易坍塌和决堤,一到台风天或暴雨天,村民们就开始紧张起来,总是担心堤毁水淹。”

从地形图可看到,张镇村地势较低,是裁弯取直前的木兰溪流经地,又是延寿溪下游与木兰溪的汇水点。台风登陆往往带来暴雨,两股洪流一汇聚,溪水暴涨,常会冲毁堤坝,造成洪涝灾害。傅石雄说,“特别是1999年的台风,更是给村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永远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亲自擘画、亲自推动木兰溪治理。1999年1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将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设的义务劳动现场安排在木兰溪张镇段,并参加了义务劳动。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建设由此拉开序幕。经过努力,木兰溪实现华丽转身,洪水肆虐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留下的旧河道改造成了玉湖,湖心水域面积700多亩。不仅如此,张镇村也进行了拆迁改造,原来“脏乱差”的城中村如今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片区。玉湖边上,现已建成市青少年宫、科技馆、图书馆,环湖公园成为莆田城市最美地标区域之一。

25年间,荔城区先后实施了多期防洪工程建设,从堤防加固到河道疏浚,从洪水预警系统建设到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让木兰溪从昔日的“水患之河”转变为“安全之河”。如今,无论风雨如何肆虐,木兰溪两岸的百姓都能安然无恙,享受着安宁祥和的生活。


从“治理”到“发展”  绘就绿色发展的底色

“全村近800户完成入户接管,把生活污水集中汇入市政管网,杜绝以往随意排放的乱象,从根子上提升村内河流的水质。”近日,荔城区西天尾镇北大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兴地说。北大村位于木兰溪下游北洋平原,地处莆田城市绿心规划区内,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文旅产业。

北大村地处木兰溪最大支流延寿溪下游,企溪、后卓溪、丁林溪三溪汇合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滋养了1500余棵百年荔枝树,形成十余里荔枝林荫道,是典型的荔林水乡。沿着河岸步行,随处可见当地传统的红砖古厝。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前年,北大村乘借“莆阳”系列东风,以生态休闲乡村旅游为发展定位,突出荔林水乡特色和主题,举办荔枝文化美食节,打通绶溪公园至涵江白塘湖“水上巴士”旅游观光线路,打造亲子露营基地、荔枝林、水上巴士、皮划艇、潮玩等项目,并通过对12座市级文物古民居进行修缮利用,鼓励村民利用古民居开办农家餐饮、民宿等旅游业态,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成为网红村。

北大村是荔城区25年“治理”“发展”木兰溪的一个缩影。荔城区因盛产荔枝而得名,域内河道纵横交错,多达208条,总长23.2公里,占木兰溪下游南北洋河道中的三分之二。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基础上,荔城区积极探索木兰溪综合治理的新路径,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实施综合治水试验县建设、河道生态修复、湿地保护、水质提升等一系列工程,木兰溪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其中,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入选水利部“2022有影响力十大水利工程”。今年上半年,木兰溪荔城段主要流域4个国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100%。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荔城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依托木兰溪的自然风光和生态优势,荔城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从“发展”到“幸福”  共享治理成果的美好生活

夏日的傍晚,住在和平河、土东河附近的荔城区黄石镇惠下村村民总会不约而同来到河岸边散步,优美的景色令人心中不由感叹,水质变好了,休闲有了好去处,端午节时还可以划龙舟。

木兰溪的综合治理不仅让荔城区变得更加美丽宜居,更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在木兰溪畔,一座座现代化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学校、医院、商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医疗和购物服务。同时,随着文化、体育等活动的丰富多样,荔城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

“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张镇村村民说,“以前我们住的是低矮土房,每天要去田里劳作。现在,全村人都搬进高楼,老年人每月还能领到一笔补贴,逢年过节更是有额外福利!村委会在各个节日定期举办各类活动,涵盖医疗服务和心灵慰藉等,满足老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水系整治见效,带动两岸崛起,东郊河沿岸工艺美术城、鞋业服装城、商贸物流园已成规模。木兰溪沿岸,玉湖新城等成为宜居宜业地。和平河岸边的黄石工业园区、后卓溪沿岸的荔城经济开发区,均成为荔城区发展高地。

荔城区还积极谋划打造旅游观光带,推进南北洋水系系统治理,以水为线,把沿岸景点串珠成网,着力打造“泛舟木兰、畅游水乡”的水生态旅游城市名片。建设生态景观带,攻坚提升木兰溪流域荔城段水质,已建成企溪、后卓溪、东郊河、和平河等4条生态景观带,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有力推动美丽荔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从昔日的“水患之河”到如今的“幸福之河”,荔城区在木兰溪综合治理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荔城区将继续以木兰溪综合治理为引领,不断厚植绿色高质量发展底色。


(作者:荔城区委报道组  何晋生 陈 凯)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