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历届仙游县委、县政府的接续奋斗下,木兰溪水患治理已从单纯的防洪提升为防洪安全、生态治理和景观休闲“三位一体”,由原来的“水患之河”成为造福人民的“生命之河、安全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
为有源头活水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涉及仙游县的西苑、石苍、社硎、菜溪等4个乡镇及仙游生态国有林场,是木兰溪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
眼下,仙游加强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实行分区分级管理,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保护好水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林区,做到“饮水思源更护源”。依托木兰溪源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深入开展“关爱木兰溪保护母亲河”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保护木兰溪水资源的观念,传播木兰溪文化,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共同守护山青水绿天蓝的美好家园。
木兰溪源头地区目前还保留着当地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天然森林,为野生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和繁衍场所。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366种(含亚、变种)、鸟类203种,野生鱼类 51种、两栖类34种、爬行类73种、兽类61种,真菌137种,共有植被34个群系、54个群丛,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49种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野生动物物种13种。
近年来,仙游大力推行生态补偿机制。自2013年初起,每年对自然保护区内林权所有者予以3元/亩补助,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增加群众收入。完成木兰溪源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加强生态科普教育及法治宣传,让遵守环保法规、保护绿水青山成为全民共识。为丰富源头“内涵”,仙西村筹建源头红色馆,通过高科技裸眼VR方式,将仙游党史以及中国抗战著名桥段以现场互动体验方式予以展示;建设木兰溪“源党建”体验馆,把木兰溪源头打造成生态治理、环境科普和乡村旅游的结合体,成为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转化的生动实践。
一溪两岸展新姿
以水为笔,治水兴水,仙游县大力实施清淤疏浚、治污截污、清水活水、生态护岸、增绿造景等行动,探索创新河湖长治理的机制,持续深化木兰溪综合治理。实施“一河一策一盘棋”,多体系管河;实行县级河长“一月一巡河”、乡镇级河长“一周一巡河”、河道专管员“一日一巡河”机制,立体式巡河;实现跨域、跨境流域河湖管理保护协作参与,全方位护河;重点对水质不达标河流进行督导,及时提醒、督办问题,全覆盖治河;重在教育、激励群众共同守护好母亲河,多形式爱河;持续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建设幸福河湖。
近年来,仙游县以打好“五水共治”组合拳、深化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坚持“多规合一”,委托一流规划设计团队编制城区重要部位、重要地段、重要节点以及特色小镇、文化名胜区等各类专项规划、村镇规划和景观规划,并要求滨溪房地产项目与木兰溪“蓝线”之间保留足够退距,为两岸生态绿化景观带建设留足空间。至目前,仙游基本实现城市规划全覆盖,城市规划控制区由39平方公里扩大至120平方公里。
“一溪两岸”主城区框架全面拉开,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新增城市道路56公里,城区人口增至20万人,实现由“小县城”向“大城关”转变。目前城市绿化率达39.9%,城镇化率提高4.6个百分点;依托城区“1+N”保洁项目助力城区“洁化”工作,保持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5%以上,其他乡镇完成保洁市场化运作。木兰溪沿线原来容易受淹受灾的地方,现在已经规划建成一批学校、公园及高品质亲水房地产项目,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建立皇庭美域·丹郡、香港财富·吉第、城区中心农贸市场、建发·玺院等新小区的店招广告示范点,打造“一楼一式”“一街 一景”。
铺展振兴共富带
木兰溪源头西苑乡立足地域相邻、资源互补的实际情况,建立凤山中心村党委,推进凤山、凤顶、前溪、柳园村跨村联建。按照“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整洁”要求,西苑乡以联二线和度凤线为纽带,建设凤山户外运动拓展基地、凤顶武禅历史文化村、柳园省级传统村落、前溪国家级帐篷露营地,在功能布局上既相互协同,又彼此区隔,同时整合四村优势资源,拉长四季旅游体验线路,发挥资源最大效能,实现共建共享共富。
乡村振兴与产城融合交相辉映,一幅气势恢宏的产城融合现代画卷在木兰溪畔徐徐铺展。文旦柚是莆田四大名果之一,度尾镇名优农特产品,入列中国三大名柚。度尾镇打造最具创新力的省级特色农业大镇,持续做大做强文旦柚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李耕故居、郑纪文化园、帽山古民居等主要景点来展示度尾镇文化名镇的名片。此外,在度峰、圣山、东峰、砺山4个村打造一条“山间奇楠沉香、田间川芎药材、千亩创意花卉”的产业旅游示范带。
如何破解乡村振兴同质化发展难题?大济镇立足现状,加强党建引领、开拓创新,确定“创建文旅名镇,打造工艺重镇”发展目标,打造一种文化、一片产业、一条大道、一个园区,一体推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高质量创建莆田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当前,大济镇实施“跨村联建”新模式,创建“善化里·农文旅”示范片区,6个联建村抱团发展,把乡村振兴由“单打独斗”向“合力作战”转变,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共同“跨”出共富之路。
纵深推进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是事关仙游改革发展的大事要事,仙游将做好山林管护、水源管护、生态管护,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利用。矢志践行“两山”理念,探寻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和渠道,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莆田市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作出仙游贡献。
(作者:仙游县委报道组 郑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