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治水“文章” 勾勒生态“画卷” ——湄洲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情况获评全国“优秀”等次
2024-08-2608:35:41来源:《莆田年鉴2023》

2020年4月,湄洲岛成功入选全国首批55个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名单。2022年11月,水利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2020—2021年度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 全国共55个试点县 )实施情况终期评估结果,湄洲岛获得“优秀”等次。

这些年,湄洲岛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湄洲岛的殷殷嘱托,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结合起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妈祖故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逐步恢复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自然连通,促进全岛水质提升。

在“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湄洲岛的新征程中,全市上下以此为契机,全力以赴、凝心聚力,把“水文章”书写得更优秀更精彩。


直面痛点 前瞻谋划


湄洲岛是妈祖文化发祥地,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在对台交流和“海丝”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岛土地面积14.35平方千米,岛上全年平均降雨量约为970毫米,仅为福建省的一半略多,农田100多公顷,资源性缺水突出。全岛地形呈南北两端高中间低的哑铃状,贯穿全岛的山脊线呈东北—西南走向,略偏东部。岛上地形特点造就了河流独特的形态:河长短,落差大,坡降陡,雨季漫,旱季干。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河道占用、河滩开垦、岸线挤占乱象比比皆是。由于水资源的短缺、过度利用和农村生活污水的直排,湄洲岛十河九枯,别说供水,部分河道还一度变成臭水沟。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的渴求愈加迫切。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势在必行。

为此,湄洲岛坚持以全岛为单元,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因河施策,形成“一轴、一心、三环、五脉”总体布置,全域治理,从而净化湖石淉水质,保护淡水资源,打造安全、生态、美丽、人文的海岛农村水系,让其成为群众满意的幸福河,助力乡村振兴。

湄洲岛农林水局、河长办有关负责人说,“一轴”即以贯穿全岛南北的生态补水管线为轴,充分利用污水厂中水为全岛15处河湖进行补水,年可循环利用中水约150万吨,占全年居民和企业用水总量的65%;“一心”即以湖石淉为中心,净水为核心,通过人工湿地、水下森林等措施,将水质提升至Ⅳ类水标准,水体清澈见底;“三环”即通过新增水泵、回水管道等措施,增加水动力,构筑区域水循环,让中水和雨水在流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净化;“五脉”即将26条河和23个池塘集中连片推进,分为宝澜街、湖石淉、黄金沙滩、祖庙文旅、城镇宜居五条水脉,主要采取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防污控污、景观人文等措施,综合整治河道总长度15.11千米。


综合施策 变废为宝


如何复活鱼翔浅底绿水,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省水利厅,多次就湄洲岛的水利工作提出要求,实地考察指导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湄洲岛党工委、管委会把全岛水系治理列入湄洲岛重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组织协调加快推进工作,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把准方向、明确目标、保障资金、促进落地。

湄洲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建立“指挥部+临时党支部”制度,将支部搬到项目攻坚一线,充分发挥党员战斗力,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建立征迁工作小组例会机制,汇报工作进展,认领当天任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精准服务;多次开展项目座谈和走访工作,着重从项目建设对提升全岛宜居程度、美化群众居住环境、提高群众创收、增加群众幸福感等方面的意义,形成全民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的强大合力,更好更快地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尤其是2021年春节前后短短2个月时间完成红线内坟墓迁移312个,扎实推进项目建设。该项目采取倒排工期方法,每周每月跟踪核对项目进度,施工单位加大力量,科学安排工序,提早进行设备采购,利用河道线性工程特点,多个工作面同步推进,全力以赴推动项目进展。

为加强项目的监督与管理,湄洲岛制定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资金管理办法、管护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严格落实。同时,鉴于岛上监督人员短缺问题,邀请市水利监督站人员联合开展以巡查和抽查为主的监督方式,特别是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进行指导把关,以优势力量抓住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逐步实现分类监督的新模式。

为保障项目顺利完成,除中央资金拨付到位外,湄洲岛通过财政自筹等多方位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守护碧波绿水,既要建得起,还要管得好。项目建后管护,河湖长制发挥大作用。湄洲岛区镇村三级设河湖长、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坚持党政双河长作为“指挥长”,以上率下,推动河湖长制落地见效。在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管护机制,组建多支妈祖义工队,大力弘扬“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参与日常河道管护,实现一河一护,助推河长制。

海岛用水,来之不易。为了做好水中文章,变废为宝,实现“一水四用”、岛内循环、河内自净的目标,湄洲岛修建一条贯穿海岛南北的中水输水管线,解决河渠无水的困境;全岛施行污水收集全覆盖,采取防污控污和生态补水措施;对湄洲岛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容提标,日处理污水可达1万立方米;建设面积4912平方米、容积6615立方米的中水回用池;修建一条长8.02千米贯穿南北的生态补水管线,通过加压泵站,输送到三个补水点,满足现代农业灌溉用水、生态补水的需要,改善主要无水河段的生态基流。


纵深治理 效应叠加


湖面绿水盈盈,石桥如虹卧波;湖岸草木渐茂,风车吱呀作响……作为湄洲岛上唯一的天然淡水湖,湖石淉从原先的脏乱差变成如今居民心目中的幸福河湖,是湄洲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

湖石淉通过“截、清、净、引、活”管理措施,及种植四季常绿矮化苦草和底栖动物投放等方法,改善水体透明度和底部断面稳定性。此外,采用底部清淤回填种植土,侧壁底部用混凝土对驳岸进行勾缝修复,解决河流驳岸石缝及底部土壤中渗入铁锈水的突出问题,治理后水质达Ⅳ类水要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湄洲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在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取得突出成效。

提升水安全。通过河道清障、清淤疏浚以及水系连通,改善河道池塘的生态环境,恢复河道池塘的行洪排涝能力,提高前范水库供水保障能力,提高岛上特色民居创业园等片区排涝水平。

改善生态空间。通过水系连通、中水利用生态补水、河道与池塘生态改造以及湖石淉水质提升等措施,改善岛上水环境质量,改善生物栖息条件,实现70%水系河道内有水体流动,河道生态岸线率达到80%。

促进乡村振兴。采取“整、拆、透、建”的手段,结合垃圾分类、污水收集、水系岸线整治、房前屋后花化彩化等抓手,全岛动员,全员参与,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打造安全、生态、美丽、人文的湄洲岛农村水系,为宜业宜居的湄洲岛助力护航。

助力全域旅游。坚持生态立岛,呵护碧水金滩,打造清新水域,落实“旅游+”战略,为巩固湄洲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果、发展全域旅游提供强劲动力。

传承妈祖文化。坚持文化塑岛,彰显朝圣魅力,深化妈祖文化全球传播,拓展对台妈祖文化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湄洲妈祖文化国际品牌。

让水多起来、让水活起来、让水美起来,一幅生态画卷在妈祖圣地湄洲岛徐徐铺展……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