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华
2024-06-2116:15:15来源:

      

苏华4.png

     

苏华,女,原名黄德馥,一个久经革命狂风骇浪的洗礼,从生与死的百般考验中走过来的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1908年3月,出生于莆田县萩芦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因家境贫寒,刚满3岁的她就被送到邻村陈家,成为一名童养媳,被迫套上了封建包办婚姻的枷锁。男方家境殷实,其父母担心童养媳没有文化配不上自家儿子,在德馥七八岁的时候,把她送进一所教会办的洋学堂接受新式教育。  

1928年冬,男方父母逼迫德馥成亲。为了挣脱包办婚姻的枷锁,她毅然逃婚。在中共地下党员蒋声的帮助下,她积极参加当时地下党领导的外围组织——互济会活动。1930年参加革命,立下紧跟共产党、追求人生价值的志向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目标,并取中华苏维埃之意改名苏华。从此,这个蕴含着坚定信念和美好企盼的名字,时刻激励鞭策着她,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战斗生涯。也如同一个矢志不渝的誓言一般,伴其一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1931年7月,苏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底,与时任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书记的王于洁结为夫妻。1933年8月,苏华诞下了两人爱情的结晶。因当时革命形势十分严峻,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多有不便,王于洁思虑再三,决定将孩子寄养在一位老乡家中,待革命形势好转后再将孩子接回。初为人母的苏华虽百般不舍,但依然从大局出发,把刚满3个月的儿子托养后,便跟随丈夫四处奔波,辛勤工作。

1934年6月,儿子寄养不到一年便因贫病交加而夭折的消息传来,苏华悲痛欲绝。但为了革命,她擦干痛失爱子的眼泪,化悲痛为力量,跟随丈夫更加积极地投身到越发紧张的战斗之中。

1937年2月16日,因叛徒出卖,王于洁、黄孝敏、潘涛、余长钺、陈炳奎等5位中共闽中特委领导人集体被捕。同年6月23日,被反动派杀害于福州西门外鸡角弄,牺牲时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8岁。

苏华强忍丧夫失子的悲痛,强咽下敌人的灭亲之仇,临危受命,先后挑起了中共闽中工委委员和莆田中心县委书记的重任,更加勇敢坚定地投入到火热斗争的第一线,赴汤蹈火,转战在闽中的山山水水,在暴风骤雨中她不失方向,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血雨腥风的考验。在重重困难面前,她紧紧依靠群众、团结群众,临危不惧、敢于担当。她有功共享,有责自担,从不居功自傲,充分展现出一位领导者的严谨风范,群众称赞她是狂风吹不倒的劲草、烈火炼出来的真金。

1939年7月,苏华被选为中共福建省委委员。1942年初,被调往省委机关负责政治交通工作,常年奔走于闽北、闽江和闽中之间。解放战争时期,代表省委在福州市区设立地下交通总站,负责沟通省委与各地委间的联系,并开展对国民党上层分子的统战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福建省总工会女工部部长、省妇联主任兼党组书记、中共福建省委妇女委员会书记、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等职。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85年离休。2008年4月9日在福州逝世,享年100周岁。

“傲寒霜斗冰雪,国难家难矢志不渝,八闽巾帼第一人;攀悬崖穿闹市,苏区白区屡建奇功,海西同庆老寿星。”这是苏华的老战友、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许集美对她百年传奇人生的高度概括和由衷赞颂。

虽然苏华已逝世16周年,但她一生以爱为炬、耿耿忠心为党为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卓绝创下的光辉业绩、以及无比崇高的道德品质,始终像春天的芳草一样,永远扎根在我们心中,成为时刻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成为指引我们不断前进的一盏明灯,成为我们永远学习的光辉榜样。


(作者:陈颖兴)



——苏华简介


苏华(1908-2008.4),原名黄德馥,莆田涵江区萩芦镇官林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莆田县委秘书、县委委员,负责妇运工作。1933年冬,调福州中心市委工作。1934年4月市委被破坏后返回莆田工作,任县委妇委书记。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先在莆田沿海地区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后到常太及莆(田)永(泰)边游击区做群众工作及后勤工作。1937年2月,中共闽中特委5位主要领导人被捕牺牲后,被选为新建的中共闽中工委委员,着力协助工委兼部队主要领导人刘突军做政治思想工作。1938年6月,福建省委决定把闽中工委分为莆田、福清、泉州3个中心县委,被任命为莆田中心县委书记。任职期间,大力发动城乡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7月,被选为福建省委委员。1941年,调到省委负责政治交通工作,常年奔走于闽北、闽江和闽中之间。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福州市区设立地下交通站,负责沟通省委与各地委间的联系,并积极开展对国民党上层分子的统战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省妇联主任兼党组书记,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妇联委员等职。1985年离休,2008年4月去逝。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