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区看遗址(第十二期)
2024-06-0412:28:16来源:

(三十五)东吴事件发生地旧址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15.png

▲东吴事件发生地旧址之一——东埔镇吉城村金鸡庙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41.png

▲东吴事件发生地旧址之一——东埔镇东吴村海边
       东吴事件发生地旧址,位于北岸经济开发区东埔镇东吴村和吉城村,是重要的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地。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118.png

▲东吴事件发生地旧址(金鸡庙),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7月,国民党莆田当局摧毁了中共闽中工委设立的移驻在忠门王厝村的抗日办事处,党的抗日武装因而向平海湾地带的海岛前线转移,创建新的抗日基地。闽中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和福建省委关于国统区党组织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决定组织游击队打入海上伪“福建和平救国军”内部进行隐蔽斗争。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343.png

▲设立闽中海上游击队东吴事件展陈馆

1940年底,中共莆田县委派戴天宝、陈文通以同乡和“绿林朋友”的身份打入伪“福建和平救国军”第一路军驻乌丘、黄瓜等岛屿的第二大队张天真部隐蔽。之后,利用伪军扩充队伍的时机,分期分批介绍游击队员下海隐蔽,秘密建立闽中海上游击队,开辟隐蔽据点,支援陆上斗争,伺机打击日(军)伪(军)顽(固派),为抗日战争作出了特殊贡献。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529.png

▲讲述红色故事

1945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派黄国璋、林汝楠、叶良运、祝增华等率队前往南日岛建立据点,游击队在岩下村驻扎不久,与莆田县保安队发生了遭遇战,闽中游上游击队队长康国强(化名张国强)当即派海上游击队前往救援,此事被伪军头目发觉,从而加强了对各部队的控制和防范。5月18日,日军从闽中沿海撤退后,伪“福建和平救国军”接受国民党军统局“易帜反正”的旨意。5月29日,伪军第一路军全部由湄洲岛移驻忠门东吴村,打破其久未进驻陆地的先例。6月7日凌晨,伪军第一路军指挥部突然以开会为名,将张国强诱捕并押至海边杀害,随之包围了东吴村五帝庙闽中游上游击队隐蔽人员的驻地,造成游击队主要领导人康国强、张伯庭、邱子国等相继被捕牺牲、队伍解体的惨重损失,史称“东吴事件”。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875.png

▲弘扬红色文化

近年来,东埔镇和东吴事件发生地旧址之一的金鸡庙(俗称五帝庙)所在村——吉城村,筹集了近300万元革命遗址修缮保护资金,对金鸡庙进行整体修缮加固,并建起了闽中海上游击队东吴事件展陈馆,积极对外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该遗址已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1016.png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三十六)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1046.png

▲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

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位于秀屿区东峤镇珠江村。珠江是一块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早在1927年7月,中共莆田地方组织就在珠江开展革命活动。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1138.png

▲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林氏宗祠)近景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1161.png

▲莆田市委市政府于2011年7月隆重纪念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85周年,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作为系列活动参观学习点之一,上图为参观人员观看旧址展陈馆

1929年,中共珠江支部成立,积极发展进步群众加入革命队伍。同年11月,中共莆田县委委员陈兆芳、吴承斌在莆田沿海地区建立一支四五十人枪的游击队,在珠江、月塘、濑垞等建立了10多个革命基点村。从此,珠江村成为莆田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1361.png

▲列入福建省老区革命遗址、省党史教育基地、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1395.png

▲展厅一角

1946年,中共莆田地方组织负责人杨杞松在忠门地区重建游击队。同年11月,中共闽中特委派林汝楠回莆田沿海协助杨杞松恢复和扩大沿海地区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珠江、北高、忠门游击队。1947年2月,统一组建为莆田游击队,4月并入闽中游击纵队(亦称戴云纵队)。同月,黄国璋、林汝楠等按照中共福建省委指示,率领游击纵队转战戴云山,创建新的游击根据地,因遭受敌人重兵围困而失利,罗迎祥、高祖武、林金英、戴天宝等指战员壮烈牺牲,仅来自珠江的游击队员就牺牲了4位。1949年8月21日,由莆田游击大队和珠江人民亲手缝制的第一面红旗飘扬在莆田古谯楼上,从此,莆田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1693.png

▲设立红色书屋

       新中国成立后,东峤镇党委政府在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林氏宗祠)建立了纪念室,修建了珠江烈士亭。近年来,相继投入修缮管护资金,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已成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每年有上百个省内外单位团体约2万余人次到此参观学习和开展党日活动。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1846.png

▲修建珠江烈士亭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1857.png

▲传承红色文化,赓续优良传统
(三十七)闽中游击队驻地旧址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1889.png

▲闽中游击队驻地旧址(苦竹寺)

闽中游击队驻地旧址(苦竹寺),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头垅自然村,是中共闽中地方组织重要的革命活动据点。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1962.png

▲闽中游击队驻地旧址(苦竹寺)旧貌    

  1946年至1948年春,中共闽中地委书记黄国璋和中共莆田县(工)委委员张坤、林汝樑等先后率领游击队在下垞村苦竹寺开展秘密活动,发展游击队员30多人、地下联络员20多人,分别组成若干游击小组,开展抗征、拒丁、减租、减息斗争。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2113.png

▲闽中游击队驻地旧址(苦竹寺)近景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2133.png

▲挂碑保护,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2156.png

▲宣传红色文化
      1948年底,张坤、林汝樑曾多次在此处召开中共地方组织秘密会议,整顿游击队伍,培训游击队骨干。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2220.png

推进闽中游击队驻地旧址(苦竹寺)修缮保护利用  

闽中游击队驻地旧址(苦竹寺),建于唐朝,为千年古刹。近年来,西天尾镇和旧址所在村下垞村积极对该革命旧址进行修缮保护,同时将设立专门的展陈室,进一代提升其红色文化遗存影响力,并把下垞村的陈国柱、陈国桢兄弟革命文化、千年苦竹寺禅修与九华山祈梦文化等相融合,推进“红色+绿色+特色”旅游开发,助力乡村振兴。该旧址已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走进老区看遗址(十二)2418.png

▲促进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推进“红色+绿色+特色”旅游开发,助力乡村振兴


 

供稿:市老促会 市委党史方志室
编辑:宋颖
摄影:许武 宋颖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