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害为利 造福人民 ——木兰溪治理实践的经验启示
2024-01-1510:02:12来源:湄洲日报


  木兰溪是福建主要河流“五江一溪”之一,是莆田最大的一条区域性独流入海河流。从中国的地理版图上看,木兰溪并没有大江大河的壮阔

,却用她的每一朵浪花,击奏着澎湃的交响,在中国水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木兰溪治理实践的生动范本


  (一)木兰溪治理是回应千年呼唤的典范。木兰溪以溪命名,实际上却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历史上极易发生洪涝灾害。由于木兰溪入海

口地势低洼,海潮倒灌凶猛,与上游洪水交汇时,破坏力惊人,木兰溪上下游存在着高达784米的天然落差,只要上游东西乡片区一下大暴雨,

洪水就会顺势而下,归集到下游南北洋平原。因此,莆田以前流传着“雨下东西乡,水淹南北洋”的民谣。再者,木兰溪下游有一段河道弯多弯

急、河道又窄,这里也成为整个溪流水患最为严重的地方。除此之外,木兰溪地处淤泥地质带上,地表土层最深的淤泥可以达到13米,含水量高

达70%,在这上面筑堤,被形象地称之为“在豆腐上筑堤”,技术难度很大。正因为如此,“治水患”成了莆田人世世代代与自然抗争的关键词

。特别是在北宋年间,莆田民间在三批主修者的努力下,前两次筑陂失败,第三次才终于建成木兰陂水利工程,前后耗时20年。但是建好的木兰

陂虽然解决了灌溉问题,却并没有让莆田人民彻底告别水患。1952年到1990年近40年的资料统计,木兰溪平均每十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每四年

发生一次中洪水,小灾几乎年年都会发生,给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新中国成立之后,木兰溪治理工程就曾被提上议事日程。

但因其工程技术难度大,虽5次规划、两度上马,终无结果,木兰溪治理无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河道弯多弯急和软基筑堤这两大难题一直无法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擘画、亲自推动木兰溪治理,成功破解了千百年来一直没能解决的木兰溪治理难题。木兰溪治理回应百姓千

年的呼唤,具有显著的典型性。


  (二)木兰溪治理是“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2003年,木兰溪下游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取了10个弯道,被裁直为8.64公里,

完成了裁弯取直的工程。2011年,实现了木兰溪全线两岸防洪堤的闭合、洪水归槽。2006年的“碧利斯”台风和2016年的“尼伯特”台风,

其规模与1999年第14号台风相似,但木兰溪没有再次泛滥,可见木兰溪流域水患频发的状况实现了根本扭转。曾经这条水患频发、让人谈溪色

变的木兰溪,如今水清、堤固、岸绿、景美,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木兰溪综合治理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

要。莆田将继续以木兰溪综合治理为抓手,集成实施“千古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工程,打造统揽莆田绿色高质量发展、造福人民

的生态带、文化带、健康带、产业带、创新带。木兰溪治理作为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具有显著的代表性。


  (三)木兰溪治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范本。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木兰溪治理实践,生动展示木兰溪从水患、水治到水美的演变。莆田通

过木兰溪治理,引领治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先行探索。木兰溪治理形成的一系列可资借鉴的治水之道、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以

及独具特色的木兰溪治水精神,既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有普遍的借鉴价值,为新时代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重要蓝本,具有十分重要

的借鉴价值和时代意义,彰显出强大的示范性。


  二、木兰溪治理实践的重要启示


  (一)坚持人民至上。1999年10月,第14号超强台风席卷福建,木兰溪流域陷入一片汪洋。习近平同志第一时间来到莆田,走村入户慰问

受灾群众,留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这充分体现了他为民治水的决心。今天的莆田,已经摆脱了水

患的困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20多年来,莆田市历届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作为党员干部,要接过

历史的接力棒,学习践行木兰溪治理理念,锤炼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于开拓不懈进取,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

的主心骨。


  (二)坚持生态优先。在推进木兰溪治理中,习近平同志强调一定要“科学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

,也要实现综合治理。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木兰溪治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策略选择。木兰溪下游河道采用了“裁弯取直”的治理方法。裁直

而来的旧河道作何用途,是填是留?一头是经济,一头是生态,到底如何取舍?于是,采取“改道不改水”的策略,将原始河道水面最大限度保

留,尽可能减少对原有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在裁弯取直的过程中,需要开挖新河道,而开挖新河道会产生大量淤泥,如果直接处理这些挖出来淤

泥,需要占用很多空间,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堤防建设则需要大量的土石方,按照当时木兰溪工程量的测算,可能要搬掉几个山头。为了保

护生态,“土石方就地平衡策略”应运而生,就地取材,就地平衡,把挖出来的淤泥摊开晾晒,使原来含水量70%的淤泥蒸发到含水量20%左右

,符合筑堤条件,直接用于堤防建设,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少占耕地,还节省了工程投资。在“改道不改水”“土石方就地平衡”的策略选择上

,可以感受到生态优先的理念。治理水患,采取裁弯取直筑堤防洪等方式,这些都是对大自然的人为改造,而改道不改水则体现了对于自然的尊

重与保护。这样一来,就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有序地开发利用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坚持科学决策。木兰溪治理之初,技术难题长久困扰。在习近平同志关心下,由国内水利权威专家为木兰溪治理设计了全国首个物理

模型,在木兰溪张镇段进行试验。充分调研,反复论证,才使得如此大型的木兰溪防洪工程得以顺利开工建设。这种科学严谨的决策过程,值得

党员干部在决策过程中予以吸收借鉴。


  (四)坚持示范带动。1999年1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将当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设的义务劳动现场安排在木兰溪,并与当地干部群众、驻军

官兵6000多人一道参加了义务劳动。习近平同志在现场说:“今天是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开工的一天,我们来这里参加劳动,目的是推动整个冬

春修水利掀起一个高潮,支持木兰溪改造工程的建设,使木兰溪今后变害为利、造福人民。”身体力行、示范带动,鼓舞士气、凝心聚力。


  (五)坚持有诺必践。1999年第14号超强台风发生后的10月17日,习近平同志走访了受灾严重的新度镇蒲坂村。面对一时失去居所的倒房

户,习近平同志允诺:“等你们在春节前能建好一层新居的时候,我再来看望。”1999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如约再次来到蒲坂村检查安置

房建设情况。他还亲手在蒲坂小学种下了一棵榕树。如今,这棵榕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党章载明:“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作为党员干部,要牢记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的事情做起。


  2023年是莆田建市4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莆田市践行木兰溪治理理念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的意见》的起步之年。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

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感恩奋进、砥砺前行,落实“一五二三四”工作部署,深入推进木兰溪综合治理,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


(作者:刘诗怡、毕佳佳)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