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红团是福建莆田传统的地方小吃。属于年节食品。用圆白菜切碎、豆腐捏碎、放点炒花生(拍碎)、香菇末,搅在一起调好味,抓一把放在手里,挤干水分再揉成一团;然后放在用地瓜粉加点红色素调匀了(要干的)上面来回滚几下,再取出来放在菜叶或者鸡蕉叶上再去蒸,很好吃的。红团是结婚时用的,男方做的红团分给亲戚朋友吃,表示团团圆圆,现在还有这种风俗。它和逢年过节做的那种不一样,那是供品,供给菩萨的。
做红团先要制作红团皮,旧时做红团皮颇为讲究,把糯米浸水后,捞起沥干,手工舂成糯米粉,一筛再筛,取其最细的粉末,晾干备用。用时,加入适量的开水和"食用红"一起揉匀成粉红色的团皮,再从中撮出一小部分,用手捏成薄饼状,就成了"红团皮"。在做红团皮的同时,可以用高压锅同时煮红团馅儿,一般可以做成糯米馅和绿豆馅两种。糯米馅是把糯米蒸成干饭后,乘热放入白糖,让它成为又粘又软的饭团;绿豆馅则是把绿豆煮烂,放进糖,文火干,再用勺子把绿豆捣碎,靠糖的黏度黏成团。制作时把馅儿捏成直径5厘米左右的球状,即为"红团馅"。 红团由皮和馅两部分构成。馅一般有糯米馅、绿豆馅、糯米绿豆馅三种。糯米馅是把糯米蒸成干饭后,放入糖水中煮,用文火,使它成为又粘又软的饭团;绿豆馅是把绿豆煮烂,放进糖,文火干,再用勺子把绿豆捣碎,靠糖的黏度黏成团;糯米绿豆馅是先把糯米炒熟后碾成粉,再把它与煮烂捣碎的绿豆、糖混和成团状。制作时把馅用手捏成直径5厘米左右的球状,即为"红团馅"。用"皮"把"馅"包起来,放入木质的粿(俗称红团印)内,印成上拱下平球缺状的红团,曲面上花纹,中间一般印有福、禄、寿、喜、财、丁、贵及双孩儿、庆丰收等字样或图样。
印好的红团的用洗净的剪成圆形的鸡叶(仙游人称鸡蕉叶)或一种大栲树叶(俗称红团叶)垫底,置入蒸笼内,用大火蒸。约20分钟后,打开蒸笼,红艳艳,香喷喷,亮闪闪的红团立刻呈现在眼前。
做红团一般在腊月廿七、廿八两日内进行,除丧服未满的人家白团外,家家户户都要做红团。因此,从做红团这天起,过年的气氛开始浓厚起来。
别看红团用料很普通,它可是一种品位极高的供品。除过年外,逢结婚、谢天地等重大喜庆时才做。在这种情况下,红团不但是供品,而且又是馈赠的礼品,如婚、嫁、喜庆等,贺喜的亲戚朋友离开时,都要馈赠红团一双或二双,以示感谢,受礼者亦视此为吉物,乐收不。
红团不但礼重,而且是一种可口的小吃。它不但甜,而且香,特别是绿豆馅或糯米绿豆馅的红团更香、更软,冷却后的红团,表面硬梆梆地,只要稍微加热,马上变软,口感特好。民间有句口语做"红团绿豆馅,没吃想大错。"
红团是一种甜食,长时间存放不易变质,若定期加热可存放20多天,因此,它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