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把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列入十大重点项目,重点聚焦宋城、萝苜田两大历史街区,现在的宋城历史文化街区即为当时“宋城”核心所在,是莆田的政治、文化、教育、商业中心。历经千余年,基本还保留着当年“宋城”的道路格局和历史风貌特点。
北京南锣鼓巷、西安顺城巷、安徽屯溪老街、苏州平江路、杭州河坊街……每个城市都有那么一条老街,经历过风花雪月,见证过繁华苍凉。自南朝陈光大二年(568),析南安郡地建莆田县,历经兴废。莆田古城始建于宋代,素有“九头十八巷”称谓的莆田宋城老街区,夹在闹市区背后,拥有最中心也最久远的莆田老城记忆。
巷陌如脉,在现今的荔城区内,基本保留着当年“宋城”的道路格局,护城河仍可依稀呈现当初“宋城”的遗貌。
现在的宋城历史文化街区即为当时“宋城”核心所在。宋城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莆田市中心地段,整体地势平坦,东南面河流环绕,西、北面背靠山岭,水路、陆路交通发达,自古以来就是莆田市的政治、文化、教育和商业中心。根据《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宋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区范围东起井头巷、仓边巷,南至文献路凤山寺、西至现荔城区政府办公楼西侧,北至梅园路大宗伯第;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东起林氏民居,南至莆阳路,西至梅峰寺西侧,北至兴安路。
2017年6月,莆田市启动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新编制,规划在对宋城历史文化街区现状保存保护情况的详细调研评估基础上,以科学合理的保护管控为目的,满足申报条件。划定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东至北大北街、西至胜利北街、南至河滨路、北至兴安路,总面积61.71公顷。其中,包括大路、庙前、县巷、后街、衙后、坊巷6条古街在内的核心保护范围9.75公顷,建设控制地带51.95公顷。
据莆田市规划局刘雅婧介绍,宋城历史街区较完整地展现莆田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特征,目前仍较好保存旧城传统风貌与古街巷格局,是历史文化遗存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文化古迹门类较为齐全,包括革命文物、寺庙楼观、府邸、商铺、民居、近现代优秀建筑能够较完整地反映重要历史事件和风情民俗名人活动的街区。街区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文物点9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9个,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1个,省级非遗1个,市级非遗7个;历史建筑22处,其中6处为优秀近现代建筑。
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昔日或繁华或衰微的社会、文化、历史人物之间发生关联,让人从中获得文脉的意义。作为古城中心,凸显莆田的地域特色和悠久历史,宋城古街拥有哪些特点,又具有哪些文化价值?
“从记事起我就住在这里,从前是五进的大厝,每一进都有很高的门隔开,整个厝共有9个天井,30多户族人住在一起,120间房,还有独立的里弄名字,叫作‘铁树里’。”78岁的陈光熹已经是住在大宗伯第的第六代传人。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大宗伯第是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的府邸,2009年被评定为省级历史文物,至今还有27户登记在册,作为活态的历史文物,大宗伯第内的院厅、正房、厢房、护厝、悬山顶、穿斗构架保存较为完整,它和古街内的林扬祖故居、林氏大厝、郑氏大厝、关氏大暦、彭鹏故居、玉井陈氏故居等“宋城”传统民居都具有莆田传统民居特色,高度体现了传统民间的建筑文化价值。
从大宗伯第走出,陈光熹回忆起庙前街对面的城隍庙旧时的热闹,和庙后小西湖的风光。
古民居集聚的“宋城”至今保留了大量的古寺庙,这些寺庙是宗教文化的直接产物,也是莆田历史文化积淀。如:元妙观、三清殿、兴化府城隍庙、文峰官、三代祠、凤山寺大殿、梅峰光孝寺。而在民居寺庙群中,现存部分宋、明时期留下的古建,还有部分反映古代不同等级阶层的形制建筑,如琶谯楼、光裕坊,也依然保存较为完好。
走进这些古朴的建筑,细剥岁月的芜杂,街区内建筑群与民居聚落中,保存着大量民间绘画、雕刻、装饰性工艺品,以及精美家具、微型庭院园林等,所有这些无不凝聚了古代“宋城”人民的劳作,而精湛的门饰、窗花以及一些古香古色的茶几、木床、座椅,这些器物制作细致,图案别致,是“宋城”艺术文化价值构成部分的重要元素之一。里弄里还有若干红砖骑楼,表现出了西洋的建筑风格,这些丰富的古楼建筑群共塑了“宋城”缤纷的景观与艺术文化价值。
老莆田买东西都习惯了来古街。这样的惯式生活逐渐塑造了莆田与众不同的街巷文化,也是宋城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宋城古街街道大体是按照服务性行业自发逐步形成的。以手工制作为主的有衙后街;以销售服装的街道有大路(大度)巷、坊巷;以销售食品及纺织品加工的有庙前街;以服务性行业和文房四宝为主的有县巷;完全为沟通内外商业物流的有金桥巷。这几种功能不同、性质各异的古街巷,呈网格状分布在历史文化核心区,服务着周围的居民。
“分析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特点和现状存在问题,以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为依据,提出街区保护与控制措施,街区环境整治及风貌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中规院)历时一年时间,承接宋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
该项目负责人陈双辰介绍说:“莆田的街区文化总体是十分独特的,和福州的三坊七巷、上下杭,泉州的西街,以及涵江区的萝苜田街区相较差异甚大,有特色也有不足。”保护规划将保护哪些东西,如何开展保护工作?9月,中规院将完成宋城、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初步方案。
许久以来,“宋城”老街始终处于原生业态发展状态。2011年,荔城区投资2000多万元修缮大路、庙前、县巷、后街、衙后、坊巷6条老街,建设雨水管、污水管及消防管道等。
庙前路33号住着一位90多岁的林阿婆,退休后的郑金珠每天照顾着腿脚不方便的母亲。10平方米的低矮木屋,一道木门打开,就是人来人往的街道。老人习惯了热闹,也习惯了看起来破败却安逸的晚年。
热闹与破败并存,也是古街的现状。目前古街商铺林立,租金不贵,大多数小店铺已是十多年的老铺面,占卜算命的小摊位、半营业半居住的铺面都表达着气若游丝的商业影响力。住在大宗伯第的陈光熹表示:“政府有合理方案,迁居还是原地自建,我们都能接受。”
什么样的方案才算合理?这是老街改造摆在当地政府面前首要考虑的难题。荔城区文体广电出版局副局长陈菁菁说:“今年以来,各级部门都在商讨方案,制定保护规划只是第一步,接下去怎么做才是核心点。”在以保护为前提下若要“整容”,整成什么样,才能既要有里子,还要有面子?
8月16日,荔城区区长出发上海考察。“在规划范围内,将古街打包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政府、开发商、产权方多方合股,这种尝试已经在别的城市有成功的案例。”
“宋城”已经走过了1000余年历史,至今依然藏着明清以来鲜明的记忆符号,它有着历史的真实感,它是一座充满生活情感、想象与热情的历史文化街区,未来不是目的,如何更好地“街”续起地方历史文脉才是应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