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在中共闽侯地委领导下,成立了“社会主义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指导全区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各县也先后组织了“文化革命工作队”,分别进驻各中等学校和有关单位。接着,全区各个中学和专业学校纷纷组织起“红卫兵”,掀起了“大放、大鸣、大辩论、大字报”的浪潮,并走出校门,上街游行,进行所谓“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四旧立四新”运动。“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和“文化革命工作队”迫于形势停止工作。进而“造反派”组织以“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为名,任意冲击党政领导机关,大多数领导干部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1967年1月10日,地区部分"造反派"组织首先冲击闽侯报社,非法夺了报社的领导权,接着,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非法夺权的浪潮,加剧了混乱局面。
同年2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闽侯军分区、陆军第二十八军奉命先后派出一批干部、战士介入地方执行"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为了控制当时的混乱局面,同年3月6日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闽侯军分区农业生产领导小组",下设农业、卫生、财贸、工交4个小组办公室,以取代专区党政领导机关部分职能。
1968年6月5日,经福州军区党委批准,成立了由军队干部、地方干部和群众代表"三结合"的专区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原闽侯地委、专署机构。同年4月至11月间,全区10个县的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各县县委随之终止工作。此后,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清理阶级队伍"和"斗、批、改"运动,因受"左"的思想影响,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大批党政干部被下放到农村或进"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
1970年6月,成立中共闽侯专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行使原地委的领导职能。同月,根据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关于调整行政区域的决定,把原属闽侯专区的连江、罗源、屏南、古田4个县划归福安专区;原属晋江专区的莆田、仙游2个县划归闽侯专区。闽侯专区革命委员会机关从闽侯县螺洲迁移至莆田县城关。
1971年5月,中国共产党莆田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莆田城关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莆田地委领导成员。同年6月14日,中共福建省委批准成立中共莆田地委。同时将闽侯专区更名为莆田地区。中共莆田地委领导莆田、仙游、闽侯、闽清、福清、永泰、长乐、平潭8个县委。1973年9月,闽侯县划归福州市领导。
1975年,根据国务院的有关指示精神,在各条战线上实行全面整顿;在整顿过程中,结合批判资产阶级派性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其间,在地方党政机关任职的"支左,人员也陆续撤回部队。
1976年初,全区又开展了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有的"造反派"头子借机使"运动办"、"反击办"、"民兵指挥部》等组织凌驾于各级党委之上,使刚刚好转的形势再次陷入混乱。
同年10月,党中央政治局执行了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第一节 中共莆田地委领导机构
原中共闽侯地委于1968年6月被闽侯专区革委会所取代。1970年6月,闽侯专区革委会机关从闽侯县螺洲移驻莆田县城关。在恢复地委之前,成立了专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1971年5月,恢复地委时称申共莆田地委。
一、闽侯专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1970.06-1971.05)
1970年6月27日,经中共福建省革命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批准,成立中共闽侯专区委员会核心小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2人。同年8月21日,增补成员2人。党的核心小组行使原地委的领导职能。1971年5月,在中共莆田地委成立的同时,党的核心小组终止工作。
组 长 韩依民(1970.06-1971.05)
副组长 侯树声(1970.06-1971.05)
成 员 宁殿魁(1970.06-1971.05)
朱 民(1970.06-1971.05)
王明智(1970.08-1971.05)
曹玉崑(1970.06-1971.01)
常建业(1970.06-1971.05)
张宝岩(1970.06-1971.05)
周景文(1970.08-1971.05)
二、中共莆田地委(1971.05-1976.10)
中共莆田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71年5月24日至29日在莆田城关召开。应出席大会的代表595名,实际到会571名,代表全区6.7万多名党员。在代表中,女党员代表占总数的15.1%,工农兵代表占74.2%。
大会主要议程:韩依民在大会开幕式上作题为《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继续革命乘胜前进》的报告;选举中共莆田地区第一届委员会成员。大会选出中共莆田地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45人,候补委员6人。
地委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明智 王金榜 叶明根 叶金莲 史奎元 宁殿魁 刘玉臣
刘赛钦(女) 朱 民 朱坤三 朱金林 许集美 吕文龙 吕锡三
李文好 吴圣祥 陈志忠 陈品光(女) 陈树清 陈振官 陈振标
陈瑞娇(女) 张宝岩 张富斋 张恺恽 杨依木 林中长 林长兴
林常如 周景文 侯树声 俞育昌 贾 林 徐 毅 桂庭芳 郭喜华
黄世杰 黄世铨 黄金华 常建业 常茂凤 韩向阳 韩依民 韩德厚
廖国伟
地委候补委员
姚子仙 郑金英(女) 郑昌潮 高金生 黄 飞(女) 黄玉森
经中共莆田第一届地委第一次全委会议选举,产生地委常务委员10人(有军队干部6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1人,并于6月14日获得中共福建省委批准。
1974年底起,军队干部陆续撤回部队。至1975年7月以后,除了莆田军分区司令员侯树声为地委副书记之外,其余的全部回到部队。
书 记 韩依民(1971.05-1975.03,军队干部)
肖文玉(1975.03-1976.06)
曹玉崑(1976.09-1976.10)
副书记 侯树声(1971.05-1976.10,军队干部)
刘健夫(1972.01-1973.02)
许集美(1973.01-1976.10)
齐国秋(1975.03-1976.10)
吴 健(1975.06-1976.10)
朱 民(1975.09-1976.10)
常 委 王明智(1971.05-1973.04,军队干部)
宁殿魁(1971.05-1974.11)
许集美(1971.05-1973.01)
周景文(1971.05-1975.07,军队干部)
贾 林(1971.05-1976.10)
郭喜华(1971.05-19T5.02,军队干部)
韩德厚(1971.05-1972.03,军队干部)
常建业(1971.05-1976.01)
刘 功(1972.05-1974.12)
张 哲(1973.01-1975.10)
朱 民(1973.01-1975.09)
第二节 中共莆田地委工作机构
1968年6月,闽侯专区革委会成立,并设置了革委会工作机构,原地委的工作部门同时终止工作。
1971年5月,中共莆田地委成立初期,地委的工作机构未及时恢复,只设地区革委会直属机关党委会;地委办公室与地区革委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办公室下属有秘书组、政研组、档案窒和信访组;地委的组织、宣传工作分别由地区革委会政治处组织组、宣教组承办。从1972年11月起至本时期末,先后恢复了地委党校、对台工作办公室、秘书处和宣传部。
(一)地委秘书处
1975年9月设立。
秘 书 长 贾 林(1975.09-1976.10)
副秘书长 桂庭芳(1975.09-1976.10)
(二)地委办公室
1971年5月,闽侯专区革委会办公室改称为莆田地区革委会办公室,并与地委办公室合署办公。(领导人名录见政权系统"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委会土作机构)
下设:
1.办公室秘书组
1971年5月,闽侯专区革委会办公室秘书组改称为莆田地区革委会办公室秘书组。(领导人名录见政权系统"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委会工作机构)
2.办公室政策研究组
1973年2月19日设立,同年8月终止工作。(领导人名录见政权系统"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委会工作机构)
3.办公室信访组
1973年8月,成立莆田地区革委会办公室信访组。(领导人名录见政权系统"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委会工作机构)
4.办公室档案室
1973年12月恢复时,称莆田地区革委会办公室档案室。(领导人名录见政权系统"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委会工作机构)
(三)政治处
1971年5月,闽侯专区革委会政治处改称为莆田地区革委会政治处。(领导人名录见政权系统"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委会工作机构)
下设;
l.政治处组织组
1971年5月,闽侯专区革委会政治处组织组改称为莆田地区革委会政治处组织组。(领导人名录见政权系统"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委会工作机构)
2.政治处宣传组(宣教组)
1971年5月,闽侯专区革委会政治处宣教组改称为莆田地区革委会政治处宣教组;1973年2月,改为宣传组。(领导人名录见政权系统"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委会工作机构) 1975年12月,配备了地委宣传部领导人,宣传组自然终止工作。
(四)地委宣传部
1975年12月成立。
部 长 裴凤华(1975.12-1976.10)
副部长 成波平(1975.12-1976.10)
(五)地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973年3月9日,成立地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同年12月1日,设立办公室。
副主任 陈道壮(1973.12-1976.10)
(六)地区机关临时党委(地区革委会、地直机关党委)
1971年8月1日恢复时,称中共莆田地区革委会直属机关委员会。1972年4月15日,改称为中共莆田地区直属机关委员会,但末配备正副书记。同年11月,成立莆田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处直属政工处,机关党委日常工作由直工处承办。1974年6月7日,撤销生产指挥处直属政工处,成立莆田地区机关临时党委会。
书 记 杨景怀(1974.06-1975.02)
副书记 王 滨(1975.03-1976.10)
(七)地委党校
1972年11月25日,将地区干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改称为地委党校。
主 任 杨景怀(1973.02-1973.05)
副主任 燕文魁(1973.02-19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