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名镇名村
秀屿区—平海镇
2021-03-0516:32:34来源:

       辖境为陆地伸向海中形成的半岛,距莆田城区45公里。辖区面积65.73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平府路。下辖平海、东美、石井、卓东、上店、江堤、山星、赤坡、东湖、溪边、西柯、石塘、北峤、嵌头、上林、岐下、山后、埭周、清洋、高苍20个村委会。
       平海地处祖国海疆前哨,古称“南啸”,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国防重地。明洪武二十年(1387)为防御倭寇,在此置平海卫,建卫城(城围800多丈,高1丈5尺,设城门4座)。清康熙统一台湾时,施琅将军统帅大军在此出发。民国29年(1940)抗日战争中被拆毁。
       平海镇下辖之地,在宋、元时属崇福门盛里,明、清时属六区武盛里,民国时分别属于平海区、平海镇、埭头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平海区二十二区、平海镇、埭头区,1958年属埭头公社,1965年划出成立平海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平海乡,后改为平海镇。在交通方面,陆地均有班车通往省、市内外,渔船和运输船在此出发可通往省内外码头。在平海城内,保存清代建筑的文庙、城隍庙、天后宫各1座,师泉古井一口、进士石坊1座,“南海归航”为莆田沿海十景之一。


       平海:据《兴化府志》记载,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平海已是“千户集居,捕捞为生”。因地处兴化府之南沿海,且常有海啸之威,故称“南啸”。当年洪武君亲率水军攻打温州,相传当船行至此处时,恰遇上台风暴雨,海上巨浪滔滔,船队只好暂时靠岸避风。当大队水军船队驶入这南啸澳里时,骤然风平浪静,好一片平和气象。洪武君看到此情甚是惊奇。便走出船舱,踏上岸,询问当地渔民,此地为何处?乡人答曰:南啸。这使洪武君一时感到莫名其妙,触景生情,便脱口而出:“此处风平浪静,应当叫平海才是,为何南啸也?”此后,渔民便以平海为地名,沿袭至今。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