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和全国各地一样,莆田也饱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和摧残。日军3次入侵南日岛等沿海地带,日舰5次炮击沿海渔船渔村,日机28次轰炸城镇港口,把莆田推向战争苦难的火海,无数民众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哲理中学师生始终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战胜千难万险,支援抗日,坚持学业,在战火中磨炼成长。
积极行动 支援抗日
同仇敌忾,闻风而动。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之后,在全国人民奋起抗日的热潮中,哲理中学因势而动,利用课堂,班会,集会,升旗仪式和校长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抗日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形势,磨炼意志,增强民族责任感。举行全校性时事测验,组织学生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时事总测验,获得全省团体成绩第一名。选送学生参加省、县各种类型的战时培训班。利用莆田多次被炸这一活生生的日寇罪行教育学生,激发抗日救亡热情。学生义愤填膺,闻风而动。1937年9月2日成立哲理中学后援队,随后,又接连成立战时后方服务团、宣传队、抗倭剧社、文艺社等,开展有组织的支援抗日活动。
陆集圣、林椿年、许春澍、林龚亮、林文治、陈文尚等高中学生创办“大江文艺社”、“铁流文艺社”等抗日色彩鲜明的文艺社团,创办《大江》、《铁流》抗日刊物,陆集圣任主编。大家踊跃在刊物上发表抗日诗文。抗倭剧社接连演出老舍的《面子问题》、陈白尘的《结婚进行曲》、郭沫若的《棠棣之花》等话剧,激励师生抗日热情。浓厚的校园抗日氛围,孕育了后来的各类社会人才。其中陆集圣、陈维鍒、肖春荣(肖健)、郑廷森(石益)、林文豪、许春澍、何珊(山)庄等学生都走上革命斗争道路。积极参加演出的女生蔡荷生解放后成为上海青年剧院院长。
学校实施一系列防空措施和军事训练措施。在操场边缘龙眼树下挖掘防空洞,在蒲鲁士纪念堂的地下室内,用木头沙袋搭建防空设施,驻校军事教官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训育处组织学生开展以抗敌为中心内容的各种培训活动,增强学生的抗敌意识和技能。
热心捐献,倾心支前。为了支援前方将士抗日杀敌,哲理中学师生热情高涨,屡屡捐献,数量屡居省、县前列。学校多次组织师生筹捐前方战士棉背心,大家热烈响应。据校友回忆,许多学生家长连夜赶制棉背心,第二天一大早就让孩子带到学校捐献。1937年11月15日,全校师生踊跃购买救国公债。12月17日,举行救济难民游艺会,12月21日,开展救济难民竞赛活动,所得资金全部捐作难民救济款。1938年4月19日,全体师生积极参加抗敌会提倡的献金救国活动,共捐黄金3两多,白银500多两,硬币180元,双毫辅币71枚,单毫辅币19枚,金占全莆献额总数四分之三,银占二分之一,硬币占三分之一,总计所献金额居全省第一名,受到省抗敌会发给奖状的表彰,受到县政府拨给地皮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的奖励。1940年5月4日,童子军为前方将士捐资成绩优良,受抗敌会嘉奖。
下乡民训,宣传抗日。所谓民训(又称民教),是当时对民众进行抗战知识宣传和抗战技能培训的举措。哲理中学学生民训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省、县政府表彰。为了提高学生下乡民训能力,学校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培训措施。对各级、组、会进行特殊训练,授予战时救护、防空、防毒、交通纠察、演剧、歌咏、漫画等技能。高一学生参加省在永春举办的为期6周的民训工作训练班,高二、高三学生参加省办为期一个月的宣传工作培训,一批女生参加省办战时救护培训,大部分学生参加莆田县第一期民训工作训练班,
接受培训以后的哲理中学学生长期,多批,多样到全县各地宣传培训民众。1937年9月10日,宣传队到湄洲、前沁、石城、西园等沿海各地宣传抗日。9月11日,组织3队学生到各地宣传国家征兵的意义。10月4日,高三学生到广业山区演剧宣传抗敌。12月26日高一学生分11队,到各乡宣传征兵意义。1938年1月15日,高一学生50人分10队到五、六区宣传抗敌。3月3日抗倭剧社表演话剧,宣传抗敌。3月16日,参加县首期民训工作培训班的学生由省督导委员会派赴莆田县第一、二、三、四区开展民训工作。3月28日,参加省女子救护培训的5名女生奉派赴涵江担任妇女民训工作。4月1日,春假开始,全体学生到各处宣传抗战。4月11日,民训队赴西天尾举行抗敌宣传游艺会,高中铜乐队前往参加。4月12日,4月13日,民训队到石东举行抗敌宣传游艺会,初中军乐队前往参加。4月19日,民训队到梧塘囊山举行抗敌宣传大会,初中军乐队前往参加。那时政府规定,高中学生读完一年,须停学一年,参加4个月集中培训,然后分派到农村进行民训工作。哲理中学组织选派多批学生轮流参加培训和下乡民训。许多人还担任小学教师,小学校长。1938年9月9日,省民众训练委员会颁给哲理中学奖状,省抗敌委员会颁给奖旗,以表彰其民训工作的突出成绩。
应征入伍,奔赴前线。在外敌野蛮的侵略战火中,哲理中学学生不为所惧,涌现出大批热血青年,纷纷报名应征入伍杀敌。余文富、陈文钦为全县首批入伍的青年学生,起到了带头推动作用。李应昌等一批学生,满怀报国豪情报考黄埔军校,学成后奔赴抗日前线。1944年6月2日,《南方日报》报道该校宋鸿文、宋鸿章、宋鸿钦三位堂兄弟踊跃报名参加抗日远征军的感人事迹,“其中一人,且系独子,母孀年高,更属难能可贵。” 1945年3月,仅一次就有140多人报名,经体检后合格者45名,全部入伍。
校友壮举,激励师生。抗日战争时期,哲理中学师生还情系抗日战场上冲锋杀敌的校友。他们的英雄事迹,极大鼓舞了全校师生的抗日热情和勇气。这个时期,先后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参谋,新四军新军部参谋,作战科长的罗迎祥校友,驰骋抗日战场,英勇杀敌。这个时期,坐了4年国民党牢房的陈国柱校友,象出笼的雄鹰急迫飞向抗日前线,先后到鄂豫皖游击队司令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延安、东北等地参加抗日。这个时期,中国早期女飞行员林鹏侠校友,放弃协助父亲海外经营橡胶大产业,毅然回国驾机抗敌,奔波各地倾心救亡。这个时期,国军少将陈文杞校友,国军少校陈祖勋校友血洒沙场,慷慨捐躯。1940年5月,国军少将师参谋长陈文杞率部奋勇抗击侵犯华北中条山地区的日寇重兵,坚守阵地三昼夜,最后壮烈牺牲,因战功卓著被追授中将军衔。两位抗日英雄阵亡的消息传来,哲理中学师生痛惜万分,更加激起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纷纷开展怀念阵亡校友,振奋抗日斗志的各种活动,还专程赶到陈将军家乡常太举行追悼会。
排除万难 坚持学业
敌机的狂轰滥炸,严重摧毁了校园的读书空间。但师生们还是以坚强的毅力,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坚持课业。从1938年5月到1942年8月,学校被逼先后迁移广业山区霞溪村,西天尾宝阳、后黄、渭庄、碗窑等村,城北东里等地上课。师生徒步到广业里霞溪村,要跋涉60多华里山路,翻越海拔700多米高的澳柄岭,沿途崖陡路险,行程十分艰难。那里一无图书,二无仪器,三无电灯,借用当地宫庙做教室,师生因陋就简,共克时艰。漂流辗转在外4年多,时间长,地点碎,条件差,度过了一段战火中艰难煎熬,英勇抗争的岁月。虽然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干扰,但学校坚持组织学生上课,教学方法因时而变,因地制宜,注重若干基本学科的训练,教育教学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当时,哲理中学有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在社会动荡,时局紧张的情况下,身负教书育人的民族重任,坚守岗位,培育人才。学生激于民族义愤,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坚持学业。而且,不管条件多差,体育课照上,体育锻炼照常进行。坚持参加抗战期间莆田县第3至第6届的每一届全县运动会,每一届都夺得名列榜首的总锦标。以体育强身砺志,以利更好担负起抗日救亡的重任,是那个时期哲理人的重要意识和行动之一。
敌机轰炸,也无法阻断校园建设的延续。1938年收购美兴书局地址改作宿舍。1939年建成可容纳千人的大礼堂,定名蒲星堂。拆除教职员宿舍一座,辟为操场,另在蒲星堂西边新建教职员住宅一座。1944年新建女生浴房一座。炮火下的这种坚持,折射出不屈不挠的意志和长期发展的雄心。
战火中的哲理中学取得难能可贵的办学成绩。众多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高等院校,陈振华、卢兆荫、林茂庸、江宗瓈等50余位优秀高中毕业生获得免试保送升入大学机会。刘树楷、游德清、郑铸源、吴富春、傅华、林龚亮等优秀高中毕业生考得省教育厅清寒学生大学奖学金。哲理中学坚韧不拔的办学意志,因地制宜的办学举措,引人注目的办学成果,搏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也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1943年7月,国家教育部中字[○四四○八号]令以该校办学成绩突出予以嘉奖。这个时期培养的人才多且出类拔萃,这里面,就有黄维垣院士、俞永新院士、陆集圣烈士、陈维鍒烈士,还有陈振华、卢兆荫、吴存亚、戴保民、林茂庸、林文豪、李秉亚、张天仁、吴良亚、林志熹、郑铸源、童国瑔、林碧英等等为社会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校友。
欢庆胜利 恢复发展
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哲理中学师生无比震奋。热烈欢庆,恢复发展成为战后校园的主旋律。
热烈欢庆抗战胜利。1945年8月9日晚,东京乞隆消息传来,哲理中学师生热烈欢呼,军乐队和游行队伍打着“日本无条件投降了”的大横幅率先上街游行,民众看了,纷纷放鞭炮庆祝,全城欢腾。9月3日,全校师生参加全县抗战胜利庆祝会。9月15日,初中学生参加莆田各校童子军联合提灯大游行,庆祝抗战胜利。10月12日、13日晚,该校剧社应莆田各界庆祝抗战胜利之约,连续在蒲星堂演出《桃李春风》四幕话剧。10月17日,莆田各界举行“胜利杯”篮球赛,哲理中学旋风篮球队以精湛的球艺力克群雄,夺得冠军。
恢复发展各项办学工作。经过八年战火的洗礼,哲理中学师生格外珍惜战后学校恢复发展的大好时机,喷发出罕见的教与学的热情。制定恢复发展规划,切实付诸实施。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学生刻苦读书作文,课堂教学很快走上正轨,课外各科兴趣活动也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科技小发明小创造活动风生水起,学生个个踊跃参加,看书、设计,画图,制作 ,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教师队伍建设紧锣密鼓进行,在职自学,脱产进修成为时尚。校园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旋风球队刮起八闽旋风。战后的哲理中学体育再创奇迹。不但全校性的体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而且涌现出震动体坛的体育健将和赛事。1946年,该校“哲理旋风篮球队”大显神威。1月5日,在省第四行政区第三届运动会上代表莆田县迎战实力雄厚的上届冠军晋江篮球县队,夺得冠军。4月3日,该队征战福州,先后战胜福建学院队,福州各中学联队、由福州名将组成的良友队,轰动省城,刮起八闽篮球旋风。夏季,该队与途经莆田的美国海军篮球队举行比赛,美国队败,不服,再赛,仍败。莆人万人空巷观看,为之欢呼雀跃。1947年12月,哲理中学陈文藻、王国忠等7位学生运动员加盟莆田田径访问团先后访问福州、上海、南京,展开激烈的对抗赛,三战三捷,震动全国体坛。体现了抗战期间对体育执着坚持而累积所产生的爆发力。
全面抗战走过的8年,在该校130多年办学史中不算很长,却让师生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铸就了坚韧不拔的校魂。至今,莆田二中和现哲理中学的师生还牢牢记住这段历史,不断发扬其坚忍不拔,使命担当的精神。(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