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柱
中共莆田(闽中)地方组织的创建者
2020-07-0108:48:39来源:


在这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创建者陈国柱陈国柱又名陈继周、廖华,1802年8月12日出生于荔城区西天尾镇九华山上下村的一户农民家庭。4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自幼聪敏,刻苦好学,在旧体诗词上有较高造诣。1593651124712183.jpg1916年,陈国柱在莆田哲理中学读书,在校期间,受新思想影响,积极参加各项活动。1917年,参加孙中山、许崇智所属的护法军,反对北洋军阀,反对苛捐杂税。五四运动期间,参加了校内罢课、上街游行、下乡演讲、抵制日货等活动。期间看到了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1921年考入厦门大学,在同学、中共党员施乃铸的引导下,开始学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阅读了《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和《中国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思想认识逐步升华。1923年暑假,陈国柱将施乃铸赠送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和其他一些进步书刊带回莆田,在同乡和母校进步学生中传阅,在莆田传播马克思主义,使进步青年学生进一步开阔了眼界。1924年厦大闹学潮,陈国柱便同一批进步学生转到上海大夏大今华东师范大学)继续学习,并加入青年团。1925年陈国柱作为上海学联会成员,参与组织学生和沪西工人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同年秋,由施乃铸、黄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继续在上海从事学生运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斗争经验。

1925年底,陈国柱毕业回到莆田。离校前,党中央派袁孟冰找他谈话,指示他回家乡要进行建立地下党的工作,直接和党中央(上海)发生联系。1926年初,陈国柱受聘于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母校哲理中学教国文和社会学课程,于是,他利用教学之便,宣传革命道理,培养进步学生,发展党团员。1926年2月,陈国柱在哲理中学钟楼主持建立第一个党组织——莆田党团混合支部,发展培养了陈天章、陈兆芳、吴承斌、陈德来等一批莆田早期的优秀共产党员,点燃了莆田以至整个闽中地区的革命火种。3月,到广州参加全国第三次劳动大会,莆田支部工作交给陈天章负责。5月初,陈国柱到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三团第三营当宣传员(即党代表),做政治宣传工作,并在惠州横沥兼作农民运动。6月,又调回福建参加领导大革命运动,接应北伐军入闽。陈国柱回闽后,再次受聘于哲理中学,并将发展的团员全部转为中共党员,正式成立中共莆田支部。随后,布置党员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组织农会,进行反压迫斗争,在斗争中物色发展对象,先后建立6个基层党组织。同年12月,中共福州地委根据莆田党组织发展情况,与陈国柱商议,决定成立中共莆田特别区委,隶属中共福州地委领导,以便统一领导全县各基层党支部,陈国柱任特区委书记。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福建开始“清党”。因陈国柱身份已暴露,遂决定秘密转赴武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同年7月,又被派回福建整顿各地党组织,先在漳州闽南临委工作,负责恢复漳州、石码、南靖、长泰等地党组织。10月间回莆田,转到仙游开展党的工作,仍以教书为掩护,着手整顿和发展仙游党的组织。12月,建立中共仙游县委,任县委书记。1928年4月,因领导开展反烟苗捐斗争被通缉,从此离开莆仙,到上海党中央工作,担任过沪西区委秘书长、代理组织部长、沪南区委宣传部长、上海工联会宣传部秘书。1929年底,参加工人集会而集体被捕。1931年2月,刑满出狱回到上海党中央,经组织审查后派到沪西区委任组织部长,2月底调任全国互济会组织部长兼党组委员。

1931年春,因北方党组织遭大破坏,陈国柱被调到北方,先后在北平和天津市委工作。1933年夏,调任河北省委常委兼北方互济会书记,管理北方工作,9月初,因叛徒出卖再次被捕入狱。1937年,国共实现合作,被无条件释放,由周恩来派人到和县接应出狱,在办事处审查后,由董必武亲自谈话派到鄂豫皖游击队司令部作政治秘书,后编入新四军。1938年底,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调到指挥部当秘书,参加抗日战争。

1940年,陈国柱北上延安,1941年3月,在延安军政大学学习,1943年到延安高级党校,参加整风运动,下半年编入党校第三支部,任副书记,作审查重要干部工作。1945年,参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同年秋,调东北工作,历任辽宁省教育厅厅长、旅大行政公署民政委员会主任、关东行署委员兼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1948年随军南下。福建解放后,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副厅长。1951年,调中央文史研究馆任办公室主任兼政务院参事。1954年,任国务院参事。1969年8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1593651357750909.jpg

                (图为:陈国柱故居)

       陈国柱不仅是中共莆田(闽中)地方组织的创建者,也是中共福建地方组织的创建者之一,为莆田(闽中)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使莆田成为福建最早建立党组织的三个地区之一。他为了党的革命事业转战南北,饱尝牢狱之苦,用其一生的奋斗表现了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高尚的革命情操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正如吕振羽在为其《抗战诗集》作序中所说的:“他不是一个简单的诗人,而是一个为民族为人民解放作过长期斗争的老战士。”铁骨铮铮,丹心可昭日。陈国柱以他革命的一生为莆田人民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莆田人民永远怀念他!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