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饮水思源,缅怀革命先烈;抚今追昔,传承革命精神。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历史照进现实,用革命精神启迪未来,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中共莆田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莆田市通联站、东南网莆田站联合开展“讲述共和国诞生的故事”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之情、强化爱国之志,激励和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奋力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和美丽莆田建设的实际行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图为:潘涛烈士英勇就义前大义凛然的英姿
在仙游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内有一处潘涛烈士纪念馆,这里是莆田市党史教育基地、仙游县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的设立,倾注了潘涛孙女陈友霞许多心血。对于爷爷参加革命的经历,陈友霞历历可数,“我爷爷为了参加革命,舍家忘我、骨肉分离,不仅献出聪明才智和全部家财,甚至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
潘涛原名陈如晃,陈如舫、陈耕、陈坚等都是他参加革命使用过的化名。潘涛于1931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仙游县互济会总会常委、中共仙游县委委员、中共莆田县委书记、莆田工农红军游击队政委、莆田中心县委委员、闽中特委委员、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政委等职。1937年2月,潘涛和王于洁、黄孝敏、余长钺、陈炳奎五位闽中特委委员因叛徒出卖被捕。同年6月23日,闽中五特委在福州鸡角弄英勇就义。
图为:仙游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潘涛烈士纪念馆
志存高远 投身革命
1911年2月9日,潘涛在仙游县城东乡(今鲤南镇)仙安村出生。那时候,军阀混战,土匪出没,民不聊生,莆仙大地上不少贫苦农民被迫背井离乡到南洋谋生。潘涛的父亲陈元良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做起了下南洋的“中介”,从中赚取介绍费,并购置了田产。但好景不长,潘涛14岁那年,父亲突然病逝,家境急转直下,他和母亲及两个姐妹艰难度日。
1926年,在县立中学(今仙游一中)读书的潘涛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迪,唤起了他救国救民的热情。1927年11月,中共莆田特区委书记陈国柱来到县立中学任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向学生宣传进步思想,秘密发展共产党员,成立中共仙游县委。思想受到洗礼的潘涛,开始学习进步书籍,探讨革命理想。
潘涛长大后,母亲唯一的希望是让他早日成家立业、重振家业,因此17岁时他就结婚成家,了却了母亲的一桩心事。1928年5月,仙游县委发动农民进行反抗烟苗捐的斗争,城区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声援农民斗争,潘涛是活跃分子。5月9日,为纪念“五·九”国耻日,县立中学的学生们率先罢课,并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城区各校积极响应,成千的学生涌上街头,高呼口号,散发传单。如初生牛犊的潘涛,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敢作敢为,不断成长。
1929年,潘涛中学毕业后,来到坝下小学任教。校内有好几位教师是共产党员和进步志士,潘涛在与他们接触中受到不少影响,自己也经常向学生介绍进步思想,进行革命教育。而且,他还经常深入农村和农民促膝谈心,讲穷苦百姓受压迫的原因,讲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道理,激发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林植(烈士)是潘涛的表兄,在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当时任县委委员和红军一0八团政委。在林植的引导培养下,潘涛参加了一系列地下革命活动。1931年,潘涛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11月,他被选为互济会仙游县总会常委。
图为:潘涛孙女陈友霞在潘涛故居讲述爷爷当年经历的那段烽火岁月
弃教从戎 泪别家人
在仙安村池头有一座瓦房保存较为完好,这是潘涛的家。老宅周边的一些房子目前已经处于待拆状态。在老宅前,陈友霞介绍,这是一座独立的房屋,屋前还有一排房子做掩护,当时屋后就是一座山丘,非常适合作为秘密活动的场所,因此潘涛就把自己家作为党的地下活动的基点。
“每次同志们在屋里开会的时候,我祖母和奶奶就在大门口轮流站岗放哨,一察觉到异常,就用力敲响手里拿着的脸盆,提醒屋里的同志注意。”陈友霞说,爷爷为了革命事业,置自家安危于度外,把家作为地下印刷厂,把油印机搬到家中,经常连夜刻印文件和传单。“当时家里生活已经较为困难,但每当有革命同志到家里时,爷爷总会热情招待,安排膳食和住宿,送衣服给同志御寒,甚至把家产变卖充作革命活动经费。”
1932年11月,潘涛调到莆田中心县委工作。那些年,潘涛为了革命事业,四处奔波,常年不在家,根本无法顾及家中妻女老小。“1931年,我妈妈出生时,爷爷都没有回来过。孩子3岁那年,爷爷半夜偷偷回过一次家,看着熟睡中的女儿,这位坚强的汉子禁不住流下了泪水。”陈友霞说。
那夜,为了避免敌人察觉发现,潘涛在家中只呆了短暂的一个小时便又匆匆离去。那之后,潘涛再未和家人见过面。
图为:潘涛孙女陈友霞在潘涛烈士纪念馆讲述爷爷的革命岁月
临危受命 重建组织
1932年,仙游的革命趋于高潮,武装斗争颇有成绩。然而,正当形势取得好转时,县委书记郭寿銮和县委委员余光、黄元(读音:yi)等人却在游击斗争中不幸壮烈牺牲,县委组织突然间遭受了严重损失。
这年10月,莆田中心县委派林天和到仙游开展工作。潘涛带着林天和四处奔波联络,找到了原县委委员罗迎祥、林植两人,重新恢复了由他们四人组成的仙游县委,林天和任县委书记,潘涛、罗迎祥、林植任县委委员,仙游县党的地下组织工作逐步开始恢复。潘涛一方面联系地下工作的同志,一方面深入学校组织学生会,很快就发展了一批党团员,并组织农民成立农会。由于潘涛工作出色,当月他就被调到莆田中心县委工作,任莆田中心县委委员和莆田工农红军游击队政委。
正当莆仙革命斗争顺利进行时,1934年4月,福州中心市委被敌宪兵四团破坏,市委书记陈之枢等人相继被捕叛变,接着由叛徒带宪兵到莆田、仙游抓捕地下党员。很快,莆田中心县委、仙游县委相继被破坏。一时间,莆仙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在这危急时刻 ,潘涛果断召集涵江、江口、莆田城郊等地党的负责人开会,布置组织起“打狗团”,以打击叛徒的猖獗活动,使其不敢再出头露面,从而保护了一批革命同志,莆田沿海党组织和游击队没有受到破坏,使莆仙党组织减少了损失。1934年9月,王于洁、潘涛等领导干部在灵川西厝村召开党团干部会议,重建了莆田中心县委,由王于洁任中心县委书记,潘涛仍任中心县委委员兼游击队政委。
图为:闽中三年游击战革命史馆
闽中游击 屡建功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福建各苏区、游击区遭受到了疯狂的军事“清剿”。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莆田中心县委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创建常太游击根据地,独立自主地转入游击战争。同年12月,为了打开新局面,潘涛和郑金照率领莆田工农游击队开赴常太,并在常太游击队配合下,奇袭了枫叶塘乡公所常备队,一举缴枪20多支、子弹数千发,打响了闽中三年游击战争的第一枪。
1935年5月,为了加强闽中革命的领导力量,莆田中心县委与福清中心县委联合成立中共闽中特委,由王于洁任特委书记,潘涛、黄孝敏、余长钺、陈炳奎、刘突军任委员。特委决定把福清和莆田两支游击队整编为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分别建立罗汉里和常太游击根据地。潘涛任第二支队政委。
经过数月的斗争和发动群众,人民群众踊跃加入红军游击队,红色根据地不断壮大,这使得反动当局如坐针毡。1936年春,敌军大规模对常太根据地进行“清剿”,妄图消灭红军游击队。面对敌人数倍于己的优势兵力,潘涛率领游击队以灵活机动的战术与敌巧妙周旋,展开游击战,使敌军晕头转向,疲于奔命,处处被动挨打。此后,游击队又粉碎了敌人一次次的“清剿”,保存了常太游击根据地,使闽中红军游击区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抗日救国 从容就义
1936年,在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下,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国难当头、民族蒙羞,潘涛为团结抗日、救亡图存而奔走呼告。他起草了抗日救国义募信,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虐罪行,提出了“我民族危机千钧一发之际,凡我炎黄子孙有血气的爱国志士,都应团结起来,戮力而行,进行义募!”“共赴国难,铲除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同庆振兴中华之日,民族幸甚!”
潘涛以其过人的胆略和满腔的热情,呼吁爱国志士团结一致、救国救民,然而壮志未酬,竟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1937年2月16日,闽中特委在莆田洪度村开会,研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当晚,王于洁和潘涛、黄孝敏、余长钺被叛徒薛宝泉哄骗到林外村住宿,结果被宪兵抓捕。接着叛徒带宪兵去福清又诱捕了福清县委书记陈炳奎。随之,这5位闽中党组织的杰出领导人被押往福州。
在监狱中,敌人对潘涛等五人软硬兼施,妄图迫使他们供出闽中地下党组织,但他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一口咬定自己参加公开的抗日救国会是为了抗日救国,是堂堂正正的抗日救国义勇军,使敌人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6月23日清晨,潘涛等人挺着胸膛高唱《国际歌》走出牢门,吓得敌人连宣读执行死刑的命令也不敢宣读。当日,五特委在福州西门外鸡角弄刑场从容就义。
当时,时任福清县委副书记的程序(原名陈振芳,曾任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得知五特委牺牲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悼念吴梅(王于洁)、黄孝敏、余长钺、陈炳奎、潘涛五烈士》诗:“闽中多俊杰,五子最称贤。骂贼敌庭上,成烈死亦雄。光辉昭日月,遗爱足世传。后继齐努力,摧毁旧王朝。”
(作者:王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