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编研论述
对莆田较早成立党团组织的历史考察
2013-12-3010:34:00来源:

    

  莆田党团组织成立于1926年2月,是除福州、厦门两个城市之外福建最早建立党团组织的三个地区之一。莆田也是全省第一个有党团组织的县份。莆田党团组织的成立,不仅对莆田本县,而且对整个闽中地区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那么,莆田为什么能够先于本省其他各县较早成立党团组织呢?

  

   一是当地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传统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延续

  莆田地处福建沿海中部。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经济文化发达。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和经济的富庶,所以莆田历来是各朝统治者重点控制的地区之一。

  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使生息在这块富饶土地上的莆田人民终年不得温饱。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莆田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一步步陷入贫困和破产的深渊,真所谓“最可痛可悯可哀者,则莫如今之吾莆也”。①

  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救亡图存,莆田人民不断奋起反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853年,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在闽中地区的永春爆发了由林俊领导的红钱会农民起义,起义军提出“救民除暴”的口号,矛头直指腐朽卖国的清政府。此间,莆田民间成立了“乌白旗”组织,起而响应林俊的反清起义,发动民众抗租、抗粮、抗税,镇压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同时,莆田人民还配合林俊所部攻打兴化府城,控制福州至泉州的交通要道,打击了清政府在莆田的黑暗统治,配合了太平天国的革命运动。1865年底,莆田“小刀会”起义,占山筑寨与清王朝对抗,在莆仙边界的莒溪坚持了两个多月。后来,清军从仙岭、何岭、御史岭三路包抄,莒溪义军据点终被攻陷,义军士兵被杀200多人。1905年,中国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翌年,郑祖荫等人即在福州建立了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并迅速在莆田、泉州等地吸收会员,发展组织,宣传同盟会的政治主张。在辛亥革命前后,由黄濂领导的抗官事件在莆田前后持续了三四年之久,其间,黄濂于1912年5月与9月曾两次率义军数千人攻打县城,以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此外,1915年沿海一带三点会、义兴会发动的结社斗争;1918年9月莆田东藩农盐民暴动,砸毁盐厘总局的义举等等,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倾向。莆田人民所进行的这些斗争,虽然大多是以自发的斗争方式来反抗压迫和剥削,以求得自身经济地位的改善,但毕竟具有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莆田人民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和英勇不屈的革命品德,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莆田党团组织的成立,正是这个优良的革命传统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合乎历史逻辑的延续。


  二是得益于五四运动的深刻影响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苦苦寻求新出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也增强了长期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欺侮而又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屡遭挫折的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和信心。

  1919年1月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使中国人民无比愤慨,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并迅速波及到全国各地。莆田青年学生得知消息后,率先积极行动起来,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游行示威和抵制日货运动。莆田学运自5月22日酝酿罢课开始,一步一步深入发展,直到7月底筹设莆田国货公司为止,前后长达两个月之久,影响极为深远。

  5月29日,省立十中、四师、哲理、砺青等16所中小学校的学生联合罢课,并在射圃里(今莆田中山中学内)举行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的集会,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高呼“还我青岛”、“恢复国权”、“严惩卖国贼”等口号。会后,学生们不顾军警阻拦,进行示威游行,沿途散发传单,张贴标语。6月3日,北京政府出兵大肆逮捕学生,激起全国人民更大愤怒。7日,莆田女学生300余人在城东女校宣告成立莆田女学生联合会,表示愿与男学生并肩战斗到底。11日,省立十中、四师、哲理三校再次罢课,学生们纷纷走向街头演讲。学生们的爱国行动,触怒了莆田统治当局,他们下令各学校提前进行期末考试,企图以此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埋头功课。此举遭到各校广大学生的坚决反对。于是当局又匆匆宣布从6月13日起即放暑假,借以分散学生们的斗争力量。但学生们没有因此而减弱战斗热情。放假的第二天,莆田学生联合会即告成立。6月21日,学联会组织了一次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学生们在烈日下,从城关跋涉六七十里路,深入到黄石、笏石等集镇、农村进行宣传,使群众深受教育,也大受感动,群众以放鞭炮、送水等方式欢迎并支持学生。正如当时报刊所载:“人们咸放爆表示其意,爆竹之声,呼号之声,唱歌之声,声声相应,路人咸为感动。”②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也是当时反帝爱国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莆田学生利用罢课的时间,四出检查日货,劝阻百姓抵制日货。学联会成立后,还特地组织了“学生讲演团”和“学生稽查团”,进行抵制日货和使用国货的宣传鼓动工作。学生们的革命行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于是学生们也更加自觉地深入到民众中去,使他们与工农群众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也使反帝爱国运动发展成为有各界各阶层参加的群众运动。7月份,学联会与城区、涵江等地商会代表20余人联系,共同商议组织“莆阳提倡国货联合会”,受到欢迎和支持,商人们纷纷签字。随后,即将连日来所搜缴的日货集中于射圃里焚毁。群众见状掌声如雷。甚至驻莆军队中的一些士兵,因受学生爱国精神的激励,也参加到抵制日货的行列中来。

  五四运动对莆田的深刻影响,还反映在新文化、新思潮、新观念在莆田的广泛流传。随着反帝爱国运动的深入开展,莆田青年学生中的一部分人开始逐渐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并促进新文化运动在莆田各个方面相继开展起来。进步学生提倡科学与民主思想,提倡白话文,反对封建旧礼教,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旧文学,废止读经等。一时间各校在教学上普遍改文言文为白话文。为了发挥戏剧对民众的宣传引导作用,莆田的戏剧也有所改良,并剔除了一批诲淫诲盗、迷信鬼怪的剧目。五四运动后的翌年7月,莆田学联会又创办了用白话文出版的报纸——《莆田新报》。该报揭露、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北洋军阀的卖国媚敌行为,在广大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政治影响由城镇不断向乡村扩展。其他报纸,如《奋兴报》等也开辟了新诗园地,刊载有爱国思想的新诗。

  五四运动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莆田人民的觉醒,使莆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它也为马列主义在莆田的传播,促进革命知识青年与工农群众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三是源于莆籍革命知识分子对马列主义的传播

  莆田人口多,土地少,为了生计,莆阳子弟求学非常刻苦,由此而来,当地的教育文化发达,曾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荣誉。正因为如此,这里的人们,尤其是青年,思想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一种执着追求、奋发进取的社会风尚。五四运动后,一批亲身参加过反帝爱国运动以及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莆田籍青年学生相继考入厦门、福州、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学,他们在那里一边求学,一边继续探索革命真理,并先后接受了马列主义,成长为第一批莆田籍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五四运动时期的积极分子陈国柱,在莆田哲理中学读书时,就曾“看到数期陈独秀办的《新青年》,”③马列主义在他思想上有些影响。1921年他考入厦门大学后,对马列主义的信仰进一步加深。当时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聘请了一批受新思潮和马列主义影响的教师任教,他们中的一些人向学生讲解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等观点,并介绍《独秀文存》、《阶级斗争》等书籍让学生阅读;厦门大学的阅览室也购置有中共中央和共青团中央出版的各种刊物供学生阅读。在这样一个革命气氛浓厚的校园里,在中共党员、同校同学施乃铸的引导下,陈国柱大量阅读《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和《中国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参加关于马克思学说的讨论和研究,世界观有了很大的转变。这年假期,陈国柱将施乃铸所送的马列主义书籍30多本带回家乡,在进步青年学生中传阅,这是马克思主义在莆田的最早传播,使进步青年学生耳目一新,受到了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1924年秋,陈国柱从厦大转到上海大夏大学学习,在该校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寒假,他接受团组织的指派,以全国学生总会的名义,带了很多革命宣传品回家乡宣传,因学校放假没能找到莆田学生会,他便把这些宣传品带到山区一些地方散发,使革命宣传扩大到穷乡僻壤。1925年秋,陈国柱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底,他大学毕业回莆田工作,受聘于哲理中学,任高中国文和社会学教师。他利用教学之便,继续在青年学生中宣传马列主义。同时,他还倡导组织了“读书会”、“学术研究会”,吸收进步学生为会员,介绍进步书籍,如《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论》、《新社会观》、《共产主义ABC》等,供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了马列主义的宣传阵地。

  与此同时,在上海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读书的莆田籍学生林嵩龄和黄苍麟,也分别于1925年在他们各自的学校里加入了中共组织。他们也曾利用放假时间,带回马列主义的书刊多种,在莆田青年学生和其他进步知识分子中传播。

  马列主义的传播,使更多的莆田进步学生和革命群众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推翻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从而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这就为莆田党组织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四是由于党中央的指导和帮助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局面形成以后,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迎接和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在分析国内形势和各个阶级对民族革命运动的态度后,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问题,决定党的工作必须深入到各阶层群众中去,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于是会议相应通过了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宣传运动、组织问题等一系列决议案。在《组织问题的决议案》中,党中央特别指出:“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所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尚未有党组织的地方“均应努力开始党的组织”。在这种背景下,从大夏大学毕业的陈国柱,于同年底回莆前党中央派袁孟冰找他谈话,要他“回莆进行建立地下党的工作,直接和中央(上海)发生联系”④。陈奉中央指示回莆后,应聘在母校哲理中学任教。哲理中学是一所有着光荣斗争传统的学校,在五四运动中,该校是罢课、集会、游行、抵制日货和深入城乡动员群众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马列主义在莆田传播期间,该校也是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主要场所之一。所以这里的革命色彩浓厚。陈国柱利用该校的有利环境,“一边教书,一边宣传革命道理。”其间,高中部“第三年级的陈天章、王纪修等,第二年级的陈兆芳,第一年级的陈德来、吴梦泽等学生”与陈国柱“接触较多”。⑤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陈国柱认为陈天章、吴梦泽、陈兆芳、陈德来、吴承斌等人条仵较为成熟,即于1926年2月以团的名义,吸收他们参加组织,并召集他们在学校钟楼开会,成立了“莆田党团混合支部”,⑥书记陈国柱、组织陈天章、宣传陈德来,直属中央领导。支部成立以后,加强了党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除继续巩固“读书会”、“学术研究会”等学生团体,加紧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外,支部还创办了《哲理青年》半月刊,鼓励有志青年积极投身革命,引导学生运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3月间,党团支部又“吸收了徐贻泽、林凤池、翁祖武、王纪修、戴友梅、刘天瑞等参加组织”,⑦进一步增强了革命力量。当时,莆田是闽中地区除泉州之外唯一有高中部学校的县份,所以,仙游、永春、德化、惠安等地均有来莆求学的学生,于是支部成员又注意从这些县籍的学生中物色发展对象,此间吸收了“永春的林怀才、余丽水,德化的吴郅治、赖锡柱,仙游的邱光兆、林锦如等”,⑧从而为闽中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和革命运动的兴起培养了骨干人才。

  莆田党团组织的成立,是近代以来莆田人民的正确选择,是五四及其以后莆籍革命知识分子接受和宣传马列主义,并促进马列主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从此以后直至全国解放,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莆田党团组织带领当地人民群众,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为赢得莆田乃至闽中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注:

  ①《奋兴报》1924年1月25日。

  ②转引自1966年版《莆田县志》,莆田县档案馆存。

  ③陈国柱:《我在莆仙地区建党初期的活动》,《烈火春秋——闽中革命回忆录专辑》鹭江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④⑤陈国柱:《我在莆仙地区建党初期的活动》,《烈火春秋——闽中革命回忆录专辑》鹭江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⑥吴梦泽:《莆田早期革命斗争回忆》,《烈火春秋——闽中革命回忆录专辑》鹭江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

  ⑦⑧吴梦泽:《莆田早期革命斗争回忆》,《烈火春秋——闽中革命回忆录专辑》鹭江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第11页

  

(雷美莲)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