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大事记(1971-1983年)2001.5.18
2013-12-3019:00:00来源:

         莆田地区成立后至莆田建市前

  (1971年5月—1983年8月)

1971年

5月  闽侯专区改称为莆田地区,下辖莆田、仙游、闽侯、闽清、福清、永泰、长乐、平潭8个县。

  5月24日至29日  中共莆田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莆田城关召开,应出席代表595名,实际到会代表571名。大会听取和审议韩依民代表专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所作的题为《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继续革命,乘胜前进》的工作报告,作出《关于批修整风,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决议》,选举产生中共莆田地委第一届委员会委员45人,候补委员6人。地委一届一次全委会选举韩依民、侯树声、郭喜华、王明智、周景文、韩德厚、许集美、宁殿魁、常建业、贾林等10人为地委常委,推举韩依民为地委书记,侯树声为副书记。

  本月  韩依民兼任莆田地区革委会主任。

  6月5日至7月20日  莆田地委分两批召开地区革委会、军分区直属机关第二批党员干部“批陈整风”会议,开展“批陈整风”。

  6月9日至7月2日  莆田县委举办第一期“批陈整风”学习班,学员247人;7月4日至26日,县委又举办第二期“批陈整风”学习班,学员234人。

  6月19日至23日  中共莆田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莆田籍中央候补委员陈敢峰、地委书记韩依民、莆田驻军领导出席大会。会议审议通过韩德厚代表县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向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三届县委委员38名,县委三届一次全会选出11名县委常委,韩德厚为书记,许集美、王银虎、刘秉仁、黄锡钿为副书记。

  6月24日至29日  中共仙游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张宝岩代表县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三届县委委员35名。县委三届一次全会选出张宝岩、许荣、桂庭芳等8名县委常委,张宝岩为县委书记,许荣、桂庭芳为副书记。

  10月12 日  莆田地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65、66号文件精神,揭发批判林彪集团反党叛国的罪行。

  10月16日  莆田地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通报“九·一三”林彪集团反党叛国事件,部署在全地区揭发批判林彪及其同伙反党叛国的滔天罪行。

  12月27日  莆田县外度引水工程动工,修建拦溪连拱坝一座160米、高14米,渠道全长32公里,引秋芦溪水补充东圳水库水量。1972年7月1日,引水工程建成通水。

       

  
1972年

  1月28日至31日  莆田地委召开全体会议,贯彻中央4号文件精神,开展批林(彪)批陈(伯达)整风运动。

  本月  刘健夫任莆田地委副书记。

  本月  莆田地区革委会召开第八次全体委员会议,传达贯彻中央(1971)68号、77号文件和毛主席关于“三要三不要”的谈话纪要,部署批林整风运动。

  2月至3月  根据中央指示精神,莆田、仙游两县开展批林批陈整风运动,揭发批判林彪反革命罪行。

  5月22日  刘功任莆田地委常委兼莆田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

  6月3日至9日  莆田地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听取各县学习中央12号文件,开展批林整风的情况汇报,总结交流落实党的政策特别是干部政策的经验,研究部署农业生产工作。

  6月13日至20日  莆田地区革委会召开第九次全委会,部署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

  本月  仙游县委根据落实政策的精神,把一大批下放劳动或“靠边站”的各级党政负责干部重新安置到领导岗位上。

  7月3日至4日  台风正面袭击莆田地区。3日,莆田县连降暴雨9小时,日最大降雨量达322毫米,为解放以来当地最大日降雨量,南北洋受灾面积16.5万亩,房屋倒塌12877间,死亡14人,水电工程被冲垮200多处;仙游县28万亩农作物绝收,房屋倒塌14099间,死亡18人。

  8月12日至31日  莆田地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贯彻中央关于批林整风方针和省委扩大会议精神,部署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8月17日至20日  莆田县遭受第九号台风暴雨的袭击,山塘水库普遍溢洪,溪流瀑涨,农田受淹97788亩,水利设施被毁60处,房屋倒塌528间。

  9月4日至18日  莆田县委召开批林整风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有关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文件。

  11月6日  莆田县委召开常委会,学习贯彻省委工作会议和福州军区司令员、省委第一书记韩先楚讲话精神,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4日,莆田地委转发《中共莆田县委关于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决定》,要求各县参照执行。

    12月10日至15日  省政府在莆田县召开计生工作会议。

  
1973年

    1月19日至23日   莆田地委召开全区抓经济领域阶级斗争工作会议,研究打击投机倒把活动、加强市场管理等问题,部署加强集体经济的生产,打击私有经济工作。地委书记韩依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月  许集美任莆田地委副书记。

  4月25日  毛泽东主席给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小学教员李庆霖回信:“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1972年12月20日,李庆霖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致信给毛泽东主席“告御状”。信中反映孩子在农村生活的窘境、家庭的处境和忧虑,以及地方一些干部利用职权在知识青年招工、招生、招干中“走后门”的不正之风,要求党和国家对知识青年碰到的许多实际困难能给予应有的合理解决,让他们有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可走。

  5月3日、18日、29日  莆田地委书记韩依民、副书记许集美先后主持召开常委会,研究贯彻毛泽东主席给李庆霖复信的意见,决定把毛泽东主席给李庆霖的复信原原本本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工人、贫下中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传达;地委组织工作组,到各知青点,了解有关知青的生产、生活、学习的安排情况,帮助知青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访工作;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具体负责全区的知青工作。

  6月11日  仙游县委发出《坚决贯彻省、地委落实政策会议精神,认真搞好上山下乡工作的通知》。

  本月  经国务院批准,闽候县划归福州市管辖。9月实行新的隶属关系。

  本月底  仙游县“清队”“一打三反”运动中列入重点审查对象达559人,审查结案的有528人,未结案的32人。已结案的528人中属于人民内部矛盾405人,属于敌我矛盾的123人。

  7月12日  莆田地委召开常委和省、地工作组负责同志碰头会,落实中央21号文件和省委有关指示精神,部署检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

  7月30日  莆田县遭受7301号台风的袭击,暴雨成灾,水库暴满。东圳水库超过警戒水位1米多,被迫开闸放水,造成平原各社普遍受淹,计受淹大队176个,水稻农作物受淹15.2万多亩,冲毁耕地670亩;水库水塘崩塌5个,死亡7人,房屋倒塌1374间,部分交通通讯中断。省领导非常重视,省军区汪司令员来莆田指挥抗洪救灾。

  8月27日  莆田县遭受7312号台风的袭击,中心最大风力在十二级以上,台风登陆后,又变成低气压,普降暴雨,全县受淹面积25000多亩,龙眼受损失15000亩,甘蔗受损失14000亩,房屋倒塌62间,船只损坏6只,受伤21人,死亡1人。

  本月  莆田县胜利围垦工程建成,围垦面积1.24万亩。 

  9月4日  根据中共中央30号文件精神,莆田县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

  9月20日  仙游县委召开扩大会议,贯彻党的“十大”精神,参加会议的有711人,并组织演讲队下基层演讲党的“十大”精神。

  9月22日  莆田地委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张哲任组长。

  10月30日  仙游县委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

  12月9日   省委批转莆田地委韩依民、许集美《关于莆田县笏石公社抓大事,促大干,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报告》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1974年

  2月7日  莆田地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省委关于中央召开的批林批孔会议和中发[1974]1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区开展“批林批孔”运动。2月8日,地委召开“批林批孔”万人动员大会,韩依民传达中央(1974)1、2、3号文件精神,并作了深入批林批孔的动员报告。

  3月20日  国民党海军陆战队乌丘岛两栖侦察队队长吴森火驾小艇往莆田县南日岛港南村向驻岛人民解放军投诚。

  6月29日  莆田县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11月10日至18日  地委书记韩依民主持召开地委常委扩大会议,贯彻中央、省委召开的“抓革命、促生产”会议精神,部署全区抓革命促生产工作。

  12月21日至23日  莆田县召开全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大会,总结6年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及安置的经验。省委、地委领导到会讲话。

  
1975年

  1月15日  仙游县成立“5199”工程指挥部。之后,该指挥部组织发动城关、赖店、盖尾、榜头、城东等5个社(镇)和县国营综合农场的干部、群众,在大埔底99个山头,开山造田近2000亩。

  1月16日  刘秉仁任莆田县委第一书记。

  3月17日   莆田地委书记肖文玉主持召开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城关召开万人大会,传达贯彻中发[1975]9号文件和邓小平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上所作的《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讲话、省委书记廖志高在全省农业学大寨会上关于端正路线的讲话等精神。

  本月  肖文玉任莆田地委书记、地区革委会主任,齐国秋任莆田地委副书记。

  5月  仙游刮起乱砍滥伐山林风,省委派省革委会副主任伍洪祥带领工作组到仙游县制止乱砍滥伐山林。

  6月18日  仙游县委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负责解决“文化大革命”、“中右”、“反右倾”、“清理不纯”、“四清”及其他历史老案中的冤假错案,清退“文化大革命”期间查抄的财物,安置受错误处分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到城镇落户等工作。

  本月  吴健任莆田地委副书记。

  7月7日  仙游县委发出《关于消除资产阶级派性、落实安定团结方针的几点意见》的通知,号召全县广大革命干部,共产党员增强无产阶级党性,消除资产阶级派性,抓好革命,促好生产。

  7月7日至11日  莆田地委召开落实政策工作会议,学习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传达省委落实政策会议精神。地委书记吴键在会上讲话。

  8月  常登榜任仙游县委书记。

  9月  朱民任莆田地委副书记。

   11月2日至8日  仙游县委召开三级扩干会,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讨论仙游建设大寨式县的规划措施。

  11月14日  莆田地委书记肖文玉主持召开全区县委书记会议,传达贯彻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中央农村工作座谈会和省委廖志高、马兴元的指示精神,号召全区人民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11月21日  莆田地委召开地区机关干部大会,要求地区机关搞好革命化,当学大寨的促进派。

  12月2日至3日  莆田地委召开常委扩大会,研究决定抓大事、促大干、普及大寨县的四条意见及在普及大寨县群众运动中,如何抓好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问题。

  
1976年    

  2月11日  仙游县委按照上级部署,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运动,县委书记常登榜被近先后在县委扩大会和全县广播大会上作“检查”。后在全县追查所谓“反革命谣言”中有40多人被关押。

  5月8日  莆田县委按照上级部署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导致各级党政领导机构再次遭受冲击而陷于瘫痪。

    6月12日  莆田地委书记、地区革委会主任肖文玉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本月  莆田县忠门西埔围垦工程竣工,围垦面积1.84万亩。

    8月  仙游县武斗再起,愈演愈烈。8月至10月,全县武斗和打砸抢事件发生124起,打死12人,打伤230多人,成为福建省重点灾区之一。

  9月18日  莆田地委、莆田军分区党委和莆田县委在莆田县体育场联合召开5万人大会,沉痛悼念毛泽东主席。

  本月  曹玉昆任莆田地委书记、地区革委会主任。

    10月12日  莆田县委在人民体育场举行5万人的盛大集会,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的历史性胜利。

    10月17日、19日  莆田地委书记曹玉昆先后主持召开常委会、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党中央打招呼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向全区广大干部传达“四人帮”反党集团的罪行。

    10月19日  莆田县江口公社五星等11个大队群众和盐场职工约160多人先后到江口街张贴庆祝粉碎“四人帮”标语。9时许,约有70多名群众准备进公社院内张贴标语时,遭到造反派开枪阻击,当场打死3人,打伤6人。

    10月24日  莆田地区、莆田县党政机关干部及群众集会,庆祝粉碎“四人帮”纂党夺权阴谋的胜利。

  10月27日  省委常委、福州军区党委联合听取莆田地委常委曹玉昆、侯树声、齐国秋汇报地区工作,对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八点意见。

    10月29日  莆田、仙游县委撤消县、社民兵指挥部。

    10月31日至11月7日、11月23日至29日  莆田县委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中央打招呼会议精神,传达省委对莆田地区的8条意见和地委的6条措施。根据省委的指示,责成李庆霖检查交待自己的问题。

  11月2日  省委、福州军区派联络组和解放军宣传队到仙游县帮助传达贯彻中央打招呼会议和16号文件精神,维护社会治安。

  11月10日  仙游县委发出解除民兵武装的通知。在此后的20多天中,收缴武器2568件,子弹177000发,拨掉据点关卡136处,解散武斗队员共1400多人。

  11月24日至12月3日  莆田县委第一书记李亮主持召开三级扩干会,总结11月初地委召开的解决莆田问题座谈会精神的落实情况,进一步贯彻中央打招呼会议精神,广泛发动群众,揭发、批判、清查“四人帮”,解决本县存在的问题。

  12月2日至7日  仙游县委召开三级扩干会,学习中央打招呼会议精神和16号文件,传达中央召开的农业学大寨全国第二次筹备会议上中央领导人讲话及省委会议精神。会议期间还举行3场声讨、揭发、批判“四人帮”的大会,宣布对2月18日的打、砸、抢的造反派追捕归案,宣布对一批领导干部分别进行隔离审查、停职检查、点名检查的决定。会后揭、批、查“四人帮”运动在全县开展。

  12月13日至17日  莆田地区召开全区政法会议,研究和部署在全区彻底揭发批判清查“四人帮”的罪行和打击阶级敌人现行破坏的活动。地委领导李道明在会上作《动员起来,积极投入揭、批、查“四人帮”的斗争》的报告。

   本月  莆田县委成立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的领导小组,开始两案审理工作。全县被清查对象524人,其中被判刑112人。

  本月  伍洪祥任莆田地委第一书记,刘挺柱、宁殿魁、李道明任莆田地委书记。

  
1977年

  1月5日至9日   伍洪祥主持召开莆田地委常委会和县委书记会议,讨论研究如何联系本地区实际,传达贯彻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会后,莆田、仙游两县先后召开县委扩大会进行贯彻。

  1月23日  莆田、仙游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党中央领导对福建问题的指示及省委领导廖志高、金昭典的讲话。莆田县委根据上级精神,宣布对陈佳忠、郑忠、庄志鹏、李庆霖实行隔离审查。仙游县委开始清查与“四人帮”帮派活动有关的人和事。

  本月  莆田地委先后作出《关于认真做好清查“四人帮”材料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查清王、张、江、姚反党集团插手我区的重大问题》,要求深入开展揭发、批判、清查“四人帮”运动。

  2月1日至6日  莆田地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学习贯彻党中央领导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省委召开的地(市)委书记会议精神,揭批“四人帮”的余党,清查“四人帮”的罪行。

  2月9日  省委转发《中共莆田地委善于深入开展揭批查“四人邦”运动的情况报告》。

  3月  莆田县出现乱砍滥伐山林现象。全县山区山林被砍伐20万多亩,计30多万立方米。笏石至平海20公里的公路林亦被砍光。

  5月24日至29日  莆田地委召开常委扩大会,传达全国“三夏”生产工作会议和省委全委会议精神,讨论进一步搞好当前“三夏”工作问题,部署大揭大批大查“四人帮”罪行的工作。

  8月  申九顺、朱坤三任莆田地委副书记。

  9月  莆田县后海围垦工程开始动工。1980年11月20日,围垦海堤堵口合垅时因截流堤沉陷而决口。

  本月  申九顺任莆田地委书记、地区革委会主任。

  10月25日  省委向中共中央报送《关于逮捕现行反革命分子陈佳忠、李庆霖、庄志鹏的请求报告》。11月10日,中共中央批准对李庆霖逮捕法办。

  11月  潘长恒任仙游县委书记,12月又任县革委会主任。

  12月10日  莆田县革委会制定实行统一收集合作医疗基金办法,医疗基金由社员、生产队、大队三级负担。这一改革成为全县农村医疗基金改革最早的项目。

  同日  仙游县委恢复和健全县委落实政策领导小组,继续开展落实政策工作。

  12月18日  莆田县委成立县委落实政策领导小组。

  

  
1978年

  1月  莆田县秀屿港三千吨级盐业码头动工兴建,1980年8月竣工。

  本月  吴健任莆田地委副书记。

  3月1日  许增贵任仙游县委书记。

  3月2日  莆田地区召开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暨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地委书记申九顺在会上作题为《举旗抓纲、乘胜前进、为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而努力奋斗》的报告。

  3月6日  莆田县革委会着手处理“文革”期间居民上山下乡的遗留问题。据统计,全县从1969年至1970年动员城镇居民1338户、4911人上山下乡插队落户,除1973年前落实政策收回少数外,当时在农村社队的还有1148户,4307人。

  3月18日至22日  省委领导伍洪祥、候振亚出席莆田县老区代表会议并讲话。

  3月26日  申九顺主持召开地委常委会,传达全国五届人大会议和全省地市委书记会议精神,研究“一批二打三整顿”和清查、落实干部政策等工作。

  3月28日至30日  中共仙游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三届县委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四届县委委员29名、候补委员3名和出席省第三次党代会代表13名;恢复县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产生县纪委委员9名。县委四届一次全委会选出11名县委常委,许增贵为县委书记。

  本月  申九顺兼任莆田地区行署专员。

  本月  莆田地区行政公署逐步取代莆田地区革委会。至1980年1月1日,地区革委会印章停止使用。

  4月3日至6日   中共莆田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三届县委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四届县委委员32名,候补委员5名,纪委委员7名,选举产生出席省第三次党代会代表25名。县委四届一次全委会选出县委常委12名,李亮为县委书记。

  4月4日至6日  仙游县人大召开七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县革委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革委会委员,许增贵为县革委会主任。

  4月10日至12日  莆田县人大召开七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县革委会委员,李亮为县革委会主任,。

  4月24日至28日  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到莆田地区的长乐、福清、莆田、仙游、永泰县等检查工作。

  5月29日  莆田地委召开落实政策工作会议,重点解决为因反对“四人帮”而遭受迫害的同志彻底平反问题。到年底,全区因反对“四人帮”、悼念毛主席、周恩来、拥护邓小平而遭受迫害的1352人,全部得到平反昭雪。

  6月16日  仙游县召开万人大会,为因反对“四人帮”,悼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副主席而遭迫害的常登榜等32人彻底平反。

  6月17日  仙游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8月29日  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到莆田县检查工作。

  9月16日至24日  莆田地委召开地直机关干部会议,部署“两打”运动。会后,莆田、仙游县委也先后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进行部署。

  9月29日  莆田县委机关报《莆田战报》复刊。《莆田战报》创办于1975年,因“文化大革命”曾一度中断。次年3月更名为《莆田报》,1984年10月停刊。

  10月4日  莆田地委决定在全区范围内进一步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全面进行拨乱反正,端正思想路线。

  10月  莆田石城至南日岛海底电缆投入使用,实现南日岛与内陆直接通电话。电缆全长11.69公里。

  11月7日至13日  莆田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社队企业、多种经营领导小组,大力组织发展多种经营、促进社队增产增收、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集体经济。

  11月19日  仙游县委为80名在“文革”中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干部平反,恢复名誉。

  12月8日至10日  莆田地委召开侨务工作会议,研究、落实华侨政策问题。

  12月23日  莆田地区革委会批准同意,莆田县在壶公山上设立电视转播台。1980年1月13日,电视差转台建成,开始使用10频道14千瓦电视发射机转播发射省电视台节目。

  12月25日至27日  莆田、仙游县委召开扩大会议,组织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979年

  1月19日  莆田地委召开常委会,传达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部署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2月2日至12日   莆田地委召开地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讨论拨乱反正,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等问题。

  2月6日  仙游县鲤声剧团晋京参加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春草闯堂》,荣获创作和演出两项一等奖。

  2月6日至12日  莆田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着手拨乱反正工作。

  2月28日至5月4日  仙游县委根据中共中央(78)55号文件精神,对全县在1957年至1960年期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等178人给予改正。

  本月  荆利九任莆田地委副书记、莆田地区行署专员,常登榜任莆田地委副书记。

  5月17日至20日  仙游县委召开扩大会议,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讨论研究全区的经济发展思路。

  本月  莆田地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开始进行“四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摘帽工作,给予人民公社社员待遇。

  6月  仙游县盖尾莲井农民李金耀向所在大队承包1200多亩荒山,办起了全国第一个家庭林场。1981年9月1日,李金耀事迹在《福建内参》刊出,引起中央书记处政策研究室、林业部、中国社科院和省、地(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1981年10月6日,人民日报《情况汇编》第460期又转载了这一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看后作了批示:“这个材料很有意思,值得好好研究”。1982年12月8日,《人民日报》以《开发荒山的大胆尝试》为题,作了大篇幅报道。

  9月13日  莆田地委召开落实政策工作会议,要求继续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全面开展复查补课和检查验收工作,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11月14日至16日  仙游县委召开扩大会议,贯彻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研究加速经济建设步伐问题。

  11月21日  孔令森、李阿叶分别任莆田县、仙游县革委会主任。

  
1980年

  2月17日  莆田地区建港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建设秀屿港的筹备工作。29日,莆田县委决定成立莆田县秀屿港建港指挥部,负责开发建设秀屿港。4月,建港工程正式动工。

  2月19日至20日  莆田地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研究1980年全区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和实现计划的主要措施。

  4月19日至21日  省委书记廖志高深入莆田地区的仙游、莆田、福清、长乐四个县检查工作,并就莆田地区“七五”发展规划和党的建设工作作出指示。

  4月30  莆田县东圳水电站新安装机组投产并网,该机容量3200千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莆田县的缺电状况。

  本月  常登榜任莆田地区行署专员,杨文义任莆田地委副书记。

  5月11日至15日  莆田地委常委扩大会在长乐召开,研究全区“七五”规划设想。

  5月24日  莆田县遭受第4号台风暴雨袭击,造成巨大损失。全县因灾死亡25人,经济损失达380万多元。

  5月27日   莆田地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中共莆田地委关于地委会工作和会议制度的若干规定》,建立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以及各级党委的请示报告制度。

  6月  莆田县外度水电站竣工,两套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共160千瓦。

  本月  仙游县制定《1980年至1985年农业发展规划》。

  7月12日至13日  仙游县委召开扩大会议,总结一年来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的经验,提出通过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等,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措施。

  8月16日至21日  政协仙游县召开四届一次会议,听取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政协常务委员。陈瑞祺当选为县政协主席。

  8月17日至20日  仙游县人大召开八届一次会议,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设立县人大常委会,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王文灶当选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孔令森当选为县人民政府县长。

  本月  戴永善任莆田地委第二书记。

  9月  莆田、仙游两县开始全面贯彻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政策,“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严格限制2胎,坚决杜绝3胎。

  10月15日至21日  莆田地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研究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

  12月1日至7日  仙游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总结交流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经验,提倡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责任制。

  12月13日至19日  政协莆田县召开五届一次会议,审议县政协工作报告,选举林德华为县政协主席。

  12月14日至18日  莆田县人大召开八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陈风鸣当选为县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林元霖当选为县人民政府县长。

   

  
1981年

  1月23日至24日  省委常务书记项南、省委常委温秀山及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到莆田检查工作。

  本月  莆田地委贯彻中共中央[1981]1号文件精神,在全区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月11日至15日  仙游县委召开三级扩大会议,提出甘蔗可以保持“包产到田,责任到户”的做法,农业生产责任制提倡多种形式。

  3月9日  莆田县江口公社养鳗场首批投放鳗苗10万条。该场是福建省第一个自行设计、施工、全部采用国产设备的人工养鳗场。

  本月  仙游县政府抽调县、社干部在广桥和朗桥大队开展“稳定山林权属,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试点工作。之后,林业“三定”工作在全县展开,至1983年1月底结束。

  4月4日至6日  仙游县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全县4834个生产队的责任制形式已全部落实,大多数社队已开始研究合同制问题。

   5月4日至5日  省委书记项南来莆田地区调研,检查中央给予福建特殊政策的执行情况。

  5月7日  莆田地委召开县委书记扩大会议,传达项南关于“两案”审理的指示精神,要求各县改变过去“左”的做法,积极、大胆、主动地搞好“两案”复查工作。

  本月  省委决定给仙游县在调整农业结构方面可以先走一步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仙游县修订了1981年至1985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出 “大念蔗粮经,狠抓茶果林,发展轻工工业,广开副业门路,争取在近三、五年内,使全县的国民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6月14日  莆田县委召开常委会,决定对部分案件进行重新审理。

  6月21日  千吨级“涵江号”轮船从秀屿港首航香港成功。之后,“莆灵一号”、“三江一号”轮船分别在秀屿港、三江口相继建成投产。

  8月22日  陈瑞棋任仙游县委书记。

  8月27日  仙游县完成“四大运动”落实政策任务。

  本月  王培祥任莆田地委副书记。

  9月5日至9日   莆田地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讨论研究全区经济发展的设想,研究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及打击走私、两案复查等问题。

  10月8日  莆田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会后,全县抽调机关干部100多人组成社教工作队,深入农村指导社教工作。

  本月  王培祥任莆田地区行署专员。

  12月23日  省人大常委会莆田地区联络组成立,朱坤三任组长。 1983年10月,联络组随地区撤销而终止工作。

  
1982年

  1月2日  莆田地委决定成立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下设办公室。1983年11月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正式成立,1987年10月改称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1990年10月更名为市委党史研究室。

  1月7日  莆田地区行署召开全区农村文艺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向40个先进单位和56位先进工作者颁奖品。

  1月19日  莆田地委召开常委、副专员会议,听取打击经济领域中违法犯罪活动问题和纠正党风不正问题的工作汇报,研究当前经济工作。张格心副省长出席会议。

  1月19日至20日 仙游县委召开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和公社党委书记会议,传达中央有关精神,部署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和整顿党风工作。  

  2月16日至19日  莆田地委召开全区教育系统先进代表大会。

  2月26日  莆田县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并决定每年3月8日至14日为全县植树周。

  3月  莆田全区各地积极开展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

  5月6日至10日  莆田地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部署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

  本月  仙游县被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誉为“全国蔗糖之乡”。

  6月25日  莆田县被列为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合作建设的全国十个妇幼卫生示范县之一。

  本月  洪海任莆田地委书记。

  7月1日  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经查,莆田县总计264228户、1485131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51人;仙游县人口总计158584户、76879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30人。

  7月3日至5日  省科协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到秀屿港进行实地考察。认为秀屿港是我国少有的天然良港,具备建设深水大港的条件。

  7月23日  莆田地委决定成立地下党问题办公室,着手理地下党历史遗留问题。 8月,莆田、仙游县委也相应成立地下党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7月29日  莆田县遭受第9号强台风的袭击,莆田城区阵风达12级以上,且连降暴雨,平原公社普遍被淹。死亡1人、伤72人。全县受灾182000户,共损失4710.3万元。

  8月16日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王见新等一行70多位专家、教授、学者,来莆对湄洲湾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开发湄洲湾提出建设性建议。

    本月  地委召开“两案”审理复查会议,逐县研究解决因“两案”受审查已解脱干部的工作安排问题。

  9月1日  上海海运局6000吨级货轮“泰顺”号,首次从秀屿港载运5450吨原盐,起航菲律宾宿务港。这是进入秀屿港的最大吨位船舶,也是福建省原盐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出口东南亚国家。

  10月8日至20日  省人大常委会、莆田地区联络组在莆田县召开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要求各级县人大会议要在次年2月前举行,公社级人大会议要在次年内召开。

  10月29日  省委书记项南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来莆田考察湄洲湾,项南指出:开发湄洲湾,建设石油化工基地,是福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本月  秀屿港三千吨级商业码头动工兴建,1987年竣工。

  11月2日至8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谷牧、侯补书记郝建秀、中央办公厅第一副主任杨德中、电子工业部副部长江泽民、水电部副部长李鹏、商业部副部长姜习、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卢良恕、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陈昊苏等在省党政领导项南、胡平、张渝民等陪同下在福建考察时,到莆田地区深入莆田县湄洲湾、秀屿盐业码头视察。

  11月10日至12日   地委、行署在仙游县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听取仙游县领导的专题汇报,研究有关“两案”复查遗留问题、地下党落实政策问题。

  11月25日  人民日报社《情况汇编》报道了仙游县榜头乡溪尾村农民张金秋三兄弟创办三线机厂的事迹。11月27日,胡耀邦总书记作了批示:“送项南同志看看,社队工业能这么搞,就谢天谢地了”。

  11月28日至12月4日  地委、行署在莆田县召开地、县委常委、副专员办公会议,帮助指导莆田县妥善做好当前有关宣传十二大精神宣传,生产、计生和落实政策、两案复查等工作。 

  12月  省委决定撤销莆田地区,莆田、仙游两县并入晋江地区,福清、永泰、长乐、平潭、闽清等5县并入福州市,组成以市带县的行政体制。

  1982年  莆田、仙游县荣获第一届全国“田径之乡”荣誉。之后,两县又分别于1984年、1986年、1989年、1994年、1997年再获全国“田径之乡”荣誉;于1987年获全国首批体育先进县荣誉;1990年获全国体育先进县优秀单位荣誉。1992年莆田县被国家体委、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1997年,仙游县获国家体委授予全国武术之乡荣誉。

   

  
1983年

  1月8日    地委书记洪海主持召开县委书记会议,传达1982年12月省委召开的机构改革会议精神,部署当前的各项工作。

  2月1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到莆田视察。

  4月12日  莆田县被确定为全省农村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试点县之一,从而拉开全县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序幕。21日,涵江百货公司试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在全县商业改革中先走了一步。

  5月13日  省委决定从1983年7月1日起将莆田地区所辖的闽侯、闽清、平潭、福清、长乐等5个县移交给福州市管辖。

  5月18日  省委书记项南到仙游县视察李金耀林场。

  5月30日  经省委批准,莆田市筹备领导小组成立。王培祥任组长,曾景岳任副组长,贾林、李阿叶、王金棣、马良彬、彭静斋等为成员。

  6月16日至19日  莆田、仙游两县普降特大暴雨,日雨量达300——612毫米,木兰溪沿岸涝灾严重。莆田县受淹农作物30.6万亩,死亡9人,受伤133人,房屋倒塌7101间,水利工程被冲毁218处,粮食减产约31000吨;仙游县受淹农田8.39万亩,死亡10人,伤106人,房屋倒塌2937间,冲毁海堤6处,水坝、渠道、溪岸等1966处,直接经济损失1902多万元。

  6月17日  莆田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城笏公路改建工程指挥部,对城关至笏石公路进行拓改,以利于开发建设秀屿港。

  6月30日  地委、行署向省委、省政府呈送《关于要求成立莆田市的报告》,阐明莆田建市的作用与条件,以及莆田市的建制和区划。

  6月30日  国家交通部拨款550万元购置趸船,在秀屿港设置万吨级趸船作为省煤炭中转站,并投资600万元用于煤炭疏运设施的配套建设。

  本月  湄洲湾建设被国家计委列入全国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第279项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计划。

  7月18日  莆田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制定《关于集中财力物力保证重点建设的意见》。

  8月16日  莆田县开展 “严打”统一行动。至29日,全县己收容审查316人,其中挖出团伙30个101人。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